搶救臺灣水牛 畜試所保種、開發產品推廣飼養

農業部近年持續覆育、復耕在地物種,畜產試驗所指出,根據民國112年底畜禽統計調查顯示,臺灣水牛目前僅剩約1800頭在養量,飼養最多的是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但也僅剩2戶飼養約百餘頭。(畜產試驗所提供)中央社

農業部多方重振在地物種,畜試所今天表示,臺灣水牛耐粗飼、營養組成符合現代人的要求,全盛時期36萬餘頭,現在僅剩1800頭,已展開保種、命名、開發特色產品,以利永續飼養。

永續議題牽動各領域展開各種對策,農業部近年持續覆育、復耕在地物種,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也發佈資訊指出,民國112年底畜禽統計調查顯示,臺灣水牛僅剩約1800頭在養量,飼養最多的是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也僅剩2戶飼養約百餘頭,再不應對,可能走入歷史。

畜試所也說,其實水牛十分耐粗飼,所食用的芻料接受性也廣,且肉的營養組成具備低脂肪、低熱能、低膽固醇、高鐵質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等特色,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要求,具備產業發展潛能。

已開發特色產品,期望整合發展休閒觀光產業,以利永續飼養。畜試所說,結合花蓮在地食材,開發獨具風味的「馬告水牛肉漢堡排」和「水牛杏仁肉紙」等具地方特色的亮點產品,並與豐濱鄉公所合作推廣休閒觀光產業,以及協助農民申請農機具、修繕農水路等補助,減輕農民的負擔。

畜試所補充,其東區分所是水牛的保種基地,除已在99年完成臺灣水牛命名,也跟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行水牛的國際學術交流,並與菲律賓水牛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持續加深研究及產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