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住院醫院幫你顧!更專業更便宜 但使用率為何只有36%?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 周妤靜
2022年開始,健保給付「住院整合照護服務」,住院病患每日最多自費1050元,就能獲得醫院的照顧服務。這項減輕家屬照顧壓力的德政,爲何多數民衆看得到卻享受不到?
參與計劃的住院病患不必讓親人24小時陪病照護,或自聘看護。舉凡翻身拍背、餵飯擦澡,具備照服員資格的護佐都能予以協助。衛福部照護司自2022年試辦至今,民衆和護理團隊的滿意度均超過八成。
然而矛盾的是,全臺配合計劃的醫院只有109家,平均只開出5.9%的牀數。不僅開放牀數少,牀位使用率也只有36%。住院整合照護服務既提升照護品質,又可以爲患者省錢,爲何使用率這麼低?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高靖秋表示,高齡少子化的「零照顧者」時代下,一定得推動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否則我想護理人員會流失得更快。」
長輩走不穩還要幫伴侶換尿布
因爲醫療現場愈來愈常見獨自入院或老老相依的高齡病人,護理師眼見長輩走路都不穩了,還要幫伴侶換尿布時,通常會接手照顧。
醫院端也體認到整合照護的必要性並採取行動。以林口長庚醫院爲例,一位護佐約照護5人,費用較一對一看護便宜六成,醫院還替護佐的照護專業掛保證,由護理部一手包辦護佐的招募與訓練,今年並得到照護司「自訓自用」的照護認證。
自訓自用的好處,是護理和護佐有了一致的照護標準,從每兩個小時翻身一次、固定時段監測生理數值,細緻到灌食的最佳角度,吳金燕強調,「我們說的是共同的語言。」
當醫療和照護的語言互通,系統更能夠流暢運作。醫師下醫囑,護理師配合制定照護計劃、監測病人狀況,護佐則負責精準執行照護工作。當醫療和照護的語言互通,系統更能夠流暢運作,減少病人短時間重返加護病房,或因照護不周併發其他症狀的風險。
預算不夠、人力不足的挑戰
但立意良善也受歡迎的整合照護,卻面對諸多難題待克服。首要的關鍵是僧多粥少,有意使用者衆,但經費無法滿足。萬芳醫院原來希望全院500牀都能提供住院整合照護服務,預計在每一間病房聘用護佐共同照護。卻因爲政府的預算有限,申請的牀數只剩178可牀配合。
事實上,全臺想參與住院整合照護計劃的醫院不僅109家,但照護司只擇優核可了六成的報名醫院。更嚴重的是即便是醫院有心,也聘不到足夠的護佐。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人。」
永續經營新服務,才能扭轉陪病惡夢
預算不夠、人力不足,都導致民衆看得到政策美意卻享受不到。今年健保署宣佈將住院整合照護的預算挪出健保,改由公務預算支應,衛福部照護司司長蔡淑鳳強調會持續爭取預算,未來一定不會低於5.6億元,並配合「照顧有喘息」的政策,擴大服務量能。
另一方面,爲解決護佐人力不足的問題,勞動部也正在進行「就業服務法」子法的修正,要讓醫院能夠合法聘用外籍護佐。萬芳醫院則是善用「團體戰」留住人才。
當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能從試辦轉爲常態,不論單身者、多元型態的家庭都能夠使用時,「一人住院,全家倒」這樣長年循環的惡夢,纔可能迎來落幕的那一天。
【延伸閱讀】
臺灣完封日本,不被看好到史上最佳!曾豪駒如何成就最強總教練?
12強冠軍!臺灣隊如何擊敗強敵走到這裡?「這一批少年仔很不怕」
學有錢人變有錢,他從月光族變富翁 有錢人其實都開很普通的車?
Fridays在美國破產 但爲何能成爲臺灣最大美式餐飲集團金雞母?
中俄「混亂四重奏」、AI代理人變強 經濟學人年度特刊《2025全球大趨勢》十大預測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