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超國際,中國住院率突破20%,爲什麼醫生總讓你住院?爲了錢!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你和你身邊的人好像住院的越來越多了?一些原來拿點藥就可以走的病,現在感覺動不動就讓你住院,說是穩妥和保險起見。在這樣的改變之下,我國一項指標再次遙遙領先:我國的住院率已經突破了20%,遠遠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快速攀升。

要知道,很多國家的住院率平均在12%-15%左右,而中國已經超過20%,有些地方甚至達到30%!這麼高的住院率,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是真正需要這麼多治療,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在推波助瀾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用最簡單的語言,把這個問題說明白。其實核心就兩個字:利益!

住院率高客觀原因責任很少

開篇還是說下最不值得一提的客觀原因,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越來越多,慢性病患者增多,住院需求也自然增加。像腦梗、高血壓、糖尿病這些疾病,都是需要長期治療和觀察的,有時候一住就是好幾天,這也是住院率上升的一部分原因。

但這帶來的變化其實根本沒有太多,不可能讓住院率從12%飆升到20%,甚至個別地區到了30%,實際上,很多我們身邊的人,明明沒那麼嚴重的病,也會被要求住院呢?這裡面就涉及到利益的博弈,尤其是醫院和醫保之間的“遊戲規則”。

醫院和醫保的“戰友”關係

我們都知道,看病貴、住院貴,這是很多人面臨的現實問題,而醫保的存在,正好幫助大家解決了這一難題。但是,醫保的錢也不是無限的,而是一個大“池子”,全國的參保人都在這個池子裡按需取錢。醫院靠醫保報銷賺錢,醫保則希望控制花費,少報銷一些。

於是,雙方就進入了一種“博弈”狀態。醫院和醫保根本就是一個你多拿我就少了,你少拿我就賺了的關係,醫保想盡辦法多收錢少支出,而醫院則是想盡辦法從每個病人身上多拿醫保的錢來讓自己盈利。對此醫院想到的辦法就是多次住院,儘量住院。

爲什麼要讓病人多次住院?

爲什麼醫院會讓病人多次住院,而不是一次住完? 這裡的關鍵點在於國家實行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尤其是DRG(按疾病診斷相關組)和DIP(按病種分值付費)。簡單來說,以前醫保是按照住院的天數和每個項目的費用進行報銷的,也就是住得越久、做的檢查和治療越多,醫院拿到的錢越多。這樣容易導致醫院“多開檢查、多治多收”,病人住得越久,醫院賺得越多。所以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病人也覺得醫院亂收錢,醫保也覺得錢都被醫院拿走了,於是進行了改革。

爲了防止這種濫用醫保的行爲,國家引入了DRG和DIP改革。這些改革的本質是,不再按照住院天數和每個項目的費用報銷,而是按照“病種”給醫院一筆固定的錢。比如說,你得了肺炎,醫保局會給醫院固定的一筆錢,無論你在醫院住幾天、做多少檢查,醫院拿到的都是這筆錢,不能再多要了。醫保的想法是,我這個病最多給你1000元,你要是亂開檢查,亂開藥,那多的錢你醫院就要自己付了,肯定就虧本了,於是爲了不虧本,醫院就會盡可能的少開藥,開便宜藥,治好就行,醫院花的越少,賺的錢就越多。這樣不就治理了亂開檢查亂開藥的情況了嗎?

表面上看,這樣的改革是可以節約醫保資金、控制醫院亂收費,但問題來了——醫院他很聰明啊,他發現了新的發財道路,醫院發現,既然每次住院的錢是固定的,那我就把這一次住院“分解”成多次住院!比如一個肺炎病人,本來住一次院就能完全治好,但醫院會讓他先住一次,然後建議回家休養幾天,再回來住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每次住院,醫院都可以按固定的病種標準報銷一筆錢。這樣一來,雖然單次住院的費用是控制住了,但通過多次住院,醫院實際上拿到的總錢數是增加了。

舉個更通俗的比喻——就像你去修車,原本一次修好就可以,成本是400元錢,保險給修車廠賠500塊錢,這樣修車廠就賺100元。但是修車廠爲了多賺點錢,先修了一半,讓你開回去開幾天,過一週再來修另外一半,最終成本還是400,但是報了兩次保險,保險公司給了修車廠1000元,這就是“分解住院”的邏輯,病人被多次入院,醫院每次都能從醫保拿到報銷,合起來拿的錢就比一次性住院多。

按病種付費的初衷是爲了控制醫療費用,避免醫院亂開檢查、亂治病。但現實中,醫院發現自己可以通過多次住院來繞開這個“固定費用”的限制。雖然每次住院的費用下降了,但病人被迫住了更多次院,總費用反而上升了。這就造成了醫保改革的“副作用”——醫院爲了拿到更多的錢,反而讓住院率不斷攀升。

當然有人就會說了,這樣折騰,病人也不願意啊,本來一次可以治好,我現在要住院幾次,本來可以不住院,我現在就要住院,病人難道不反對嗎?這裡的問題就來了,在這個問題上,病人的利益和醫院的利益是統一的。

小病大治,多住院,病人醫院都喜歡

(1)住院報銷比例高,病人覺得“划算”:在很多地方,住院的醫保報銷比例要比門診高。也就是說,病人住院的話,自己花的錢少,醫保承擔的比例高。而如果只是去門診看病,報銷比例低,甚至有的地方門診還不能報銷。所以,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如果住院可以報銷大部分費用,那他們反而更願意住院,覺得這樣“划算”。

打個比方,就像你去餐館吃飯,發現點套餐能打8折,單點卻沒有優惠,你自然就會覺得點套餐“更划算”。同樣,住院報銷比例高,病人就會傾向於選擇住院,即使這本來不一定是必要的。

(2)醫院的建議讓病人更容易接受住院:因爲前面說的利益問題,所以很多醫院的醫生往往會建議病人住院。病人聽了醫生的話,出於對健康的擔憂,當然不敢輕易拒絕。如果醫生告訴你:“爲了保險起見,還是住院觀察幾天吧。”大部分人都會聽從醫生的建議,覺得住院更“穩妥”。實際上,這背後也有醫院自己的考慮,病人住院,醫院就能從醫保拿到更多報銷。

(3)醫保規則有漏洞,小病住院也能報銷:有些地區的醫保政策設置有漏洞,導致小病住院反而更有利。比如,門診的一些慢性病或小病,可能要自費,或者報銷比例低。而一旦住院,病人就可以享受更高比例的報銷,這讓一些原本只需要在門診治療的小病,最終也通過住院來解決。病人自己花的錢少,自然就不反對了。

最後的客觀,花了錢就得賺回來

我們再來說說牀位的問題。爲什麼醫院牀位越多,住院率就越高?這裡涉及到一個很有趣的經濟學原理,叫“羅默法則”,簡單來說就是:醫院的牀位只要建起來了,就一定會被用滿。

舉個例子,想象你開了一家餐館,本來你有10張桌子,客流量剛剛好。但是,某天你決定擴建,增加到30張桌子。爲了不浪費這些新增的桌子,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吸引顧客,不管是打折促銷還是推出新的菜品,目的就是讓這些桌子不空着。醫院也是一樣,一旦牀位擴建好了,醫院肯定會想辦法讓這些牀位“滿負荷運轉”。

最近幾年,很多地方大力擴建醫院,新增了大量的牀位。醫院有了這麼多牀位,如果不住滿,那就是虧錢了。因此,醫院就會想方設法增加住院率,比如讓病人多住幾次院,或者通過“小病大治”讓病人住院。這樣一來,住院率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總結一下

我國住院率的快速上升,背後其實是醫保、醫院和患者之間的一場“博弈”。醫院爲了增加收入,會想辦法讓病人多次住院;醫保爲了控制費用,推行了按病種付費的改革,結果反而刺激了住院率的上升;病人爲了獲得更高比例的報銷,傾向於住院而不是門診治療。

所以,我國的住院率的上升並不完全是因爲人們的健康狀況惡化,更多的是由於政策、制度設計和醫院的利益推動。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醫保支付方式進行進一步優化,同時要加強醫院管理,防止“小病大治”和多次住院等現象的蔓延。最終目標是讓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得到及時治療,同時不讓不必要的住院行爲浪費公共資源。#我國住院率突破20%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