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戰場?大彎北商業宅可就地合法 北市加碼降回饋金

▲北市府通過大彎商業宅可就地合法。(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北市大彎北段商業宅爭議不斷,臺北市長柯文哲起先在上任後「積極處理」,但住戶選區議員不斷陳情,北市府態度軟化,不但提出繳回饋金「就地合法」方案,還多次放寬,最新版本包含遭監察院糾正的既存違規建物在內,大彎北全區域皆允許「住商混合」,連尚未開發的空地也受惠。全案在11日的都委會通過,市府還加碼民衆需在5年內繳交的每坪6.08萬回饋金,再降成約每坪5.2萬。

由於大彎北段放寬通過的時間點接近2020大選,臺北市長柯文哲又有極高可能性投入選舉,被外界認爲是在「清理戰場」,帶有選舉考量。都委會主席、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受訪強調,與選舉無關,因該案經市議會議員多次質詢,是歷史共業歷任市長造成這地區無法解決都市計劃問題建商責任政府督導有責任、買的人也有責任。

「柯市長大膽的承擔過去政府的缺失」,彭振聲說,希望陳年老案可以解決,當然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爲違反都市計劃原則,但都計是給人用的,這是政府承擔起來,跟選舉沒有關係

大彎北過去爲「商業區」、「娛樂區」,依規定不得做住宅使用,監察院於2016年糾正,指北市府不處理商業宅問題,要求檢討改善;市府因此認定大彎北1678戶「商業宅」違規,強勢寄發發單開罰,引起地方反彈。面對地方的反彈、議員關切,北市府拋出解套方案,允許住戶透過提出申請、繳納回饋金的方式「就地合法」。

儘管如此,但該區住戶仍對市府開出的回饋金不滿意,多次找上議員陳情,市府也數度退讓不斷下修回饋金額度。今年4月,北市都委會專案小組原則同意大彎北的敬業二路西側區域、東側5棟既有違規建物,直接「住商混合」,並刪除5年申請期限、放寬申請門檻

而針對大彎北案,過去柯文哲就表示,常在市政會議罵這個,整個內湖工業宅一大堆,所以以前剛上任都會一直罵前朝,「現在反正罵也沒有用,我就把他當成歷史共業把它解決,還是要合法化,也不是永遠法律現實脫節」,該罰的、該繳回饋金的還是弄一弄,「法律是給人民遵守用,不是參考用,你不能法律跟現實完全是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