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倚桐:對自己寬容,才能珍惜旁人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離婚十年來,秋倚桐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心變得更寬更軟,也比較能跟自己相處,當她不再用力譴責自己,並試着對自己寬容時,也能更珍惜身邊的人。

如果你有一份安穩卻自由的工作丈夫又是國立大學高材生,一路在外商公司從小工程師當到高階主管,一雙兒女從小天真可愛,你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家庭正是欣羨的目標?但身爲人妻人母的秋倚桐,卻在不惑之年毅然決然放下人人稱羨的好工作好生活、甚至結束婚姻,轉而踏上身心靈之路。爲什麼?

爲了救女兒 試盡各種方法

「走向心靈成長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一開始的確是爲了找方法救女兒。」秋倚桐回想,當年叛逆女兒給的功課,曾令自己十分痛苦。

女兒小時候原本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很多小男生看到她就喜歡親近,但從小就被母親灌輸「生得水水沒有用」、不認同女性特質的秋倚桐,一點一滴把女兒身上的女性特質剝奪走了,直到看到她十多歲時一身的中性裝扮,秋倚桐反而因爲女兒曖昧的性向開始不安。

除了裝扮,從小就相當有個性的女兒到了十四歲,終於爆出極大叛逆能量,自此,秋倚桐不斷在學校、工作、心理諮詢之間奔波。女兒從私立學校轉到公立國中,從原本名列前茅的資優生,變成學校頭痛的麻煩製造者,她經常被導師喝斥:「爲何你不能跟別人一樣!」秋倚桐與前夫社經地位,也成了導師教訓理由:「女兒罵我,老師人家單親出身、條件不好才學壞,我的父母雙全,爲什麼學壞?」

看到女兒被貼上標籤,甚至不准她參加畢業旅行,當時仍無法突破社會框架的秋倚桐說:「總覺得女兒是問題學生,就算要爭取權益,也理不直氣不壯。」女兒後來常常不見人影、甚至離家出走,直到去年,還因爲持有安非他命家中被帶走。這一路,秋倚桐從心理諮商、身心靈課程佛教基督教乃至一般民間信仰求神問卜,冒着被人以「你高學歷怎麼也信這個」的訕笑,她仍努力嘗試各種方法,一切只是爲了救女兒。

從女兒這面鏡子 回頭探索自己

有一次,女兒嗑藥又喝酒,整個人神智不清,狂暴地拿起棍子準備打前夫,秋倚桐試着用擁抱安撫她,「女兒告訴我,你別過來,我不想打你。」秋倚桐從這話中充分感受到女兒對她的愛,她更疼惜女兒爲了保護媽媽,不惜與父親對抗的態度。原來,這是她面對自己父母親態度的放大版。

秋倚桐的母親年輕時長得漂亮、功課又好、追求者衆,高中時認識了父親。父親來自優渥的大家庭,又是獨子,因此母親扛下了許多傳統包袱,終其一生鬱鬱寡歡。兒時的秋倚桐就有了選邊站的想法,對沒有擔當又不懂照顧家庭的父親充滿怨懟,直到父親癌症病逝前,秋倚桐還認爲:「你要走就走,我生命裡有沒有你,沒有差別!」

很愛母親嗎?秋倚桐娓娓道來這份緊密關係:她與母親的關係「很好」,跟父親的關係「不好」。但是所謂的「好」,是依賴很深,「我媽十九歲就生我,我跟她靠最近,也因此她對我有很大的干預。印象裡,她沒有一件事是滿意的,沒有肯定的話語。」至此,秋倚桐想起母親常對她說的一句話是:「我有本事生你,就有本事管教你!」她承襲了母親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子女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79期/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