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降溫
全球三大藝術拍賣行去年舉辦的拍賣會年度交易總額爲約3,400億元,較前一年少18%。(路透)
對藝術拍賣行和藝廊來說,2023年是不景氣的一年,所幸奢侈品和名人拍賣活動增加,緩解了衝擊。
紐約Pace藝廊資深副總裁麥克唐納說:「藝術市場無法一概而論」,用此形容不甚順暢的2023年,尤爲貼切。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拍賣會仍靠精品和藝術名家大師的作品撐場。分析公司Pi-eX數據顯示,全球三大藝術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蘇富比(Sotheby's)和富藝斯(Phillips)至去年12月24日止的年度交易總額爲112億美元(約新臺幣3,400億元),較前一年少18%。
三大拍賣行在全球各地的銷售皆下降,美國和法國跌幅最大,分別下降27%和24%,中國大陸僅下滑3%,使其在2023年成爲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僅次美國。2023年最大筆的交易爲以1.21億美元落槌的畢卡索畫作「戴手錶的女人」,是唯一以超過1億美元落槌的拍賣品。
規模較小的拍賣行邦瀚斯(Bonhams),靠着價格較易入手且類型較廣的藝術作品,以及近幾年重金投資的線上業務,在去年一片不景氣中逆勢而上,全年營收達11億美元,年增14%。
執行長文奇格拉也指出,近年名人拍賣愈來愈受歡迎,藝術品收藏家或賣家的身分,甚至比藝術品本身更有說服力。蘇富比今年最盛大的名人拍賣會,以4,000萬英鎊賣出1,406件已故皇后樂團主唱Freddie Mercury的遺物。
商業藝廊採取和藝術博覽會相反的策略,拋棄傳統單一場地,一年六次,每次爲期一週的形式,轉採不定點的快閃式展出方式。
邁入2024年,一級藝術品市場關注的,將是如何在破碎的環境中代理在世藝術家。如今藝術經紀公司興起,他們更像運動員的經紀人,而非共享得失的事業夥伴。年輕藝廊推銷藝術家的方式爲「支持而非代理」,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二級市場面對的挑戰將是如何應對高端市場的疲軟。高端市場的銷售掩蓋2008年經濟危機後,藝術市場食物鏈下游的問題。市場觀察家認爲,就算沒有出人意料的地緣政治危機,也會有已知的干擾因素,包含美國、俄羅斯、印度、德國,以及幾乎確定會發生的英國的選舉。
2023年拍賣行也觀察到新買家數量的成長。新買家佔佳士得客戶總數35%,其中高比例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買家,這爲下一季的拍賣市場帶來不失謹慎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