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諾曼底象鼻山 覓印象派光影

雖說歐洲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但人們開始慢慢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常態。夏季的法國諾曼底海灘和往年一樣,洋溢着歡樂輕鬆的假日氣氛,海上有各式各樣的水上運動,濱海大道上的餐館賓客盈門,不少餐廳門前還排起了長隊。法國諾曼底一直被稱爲印象派的搖籃,印象派畫家熱衷到訪的最重要繪畫景點當屬石灰岩峭壁著稱的象鼻山埃特勒塔。

早在19世紀20年代,上諾曼底地區濱海塞納省的勒阿弗爾 、翁弗勒爾、迪耶普等風光秀麗的濱海小城,就吸引了特納、波寧頓席裡柯等畫家前來臨摹大海與天空。這時候法國工業革命剛剛開始,從巴黎開往諾曼底的火車,爲畫家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諾曼底的旖旎風光與自然光線,爲戶外寫生帶來豐富的創作靈感。渴望創新的印象派畫家們打破束縛,創作題材也慢慢從傳統的宗教、靜物肖像轉變爲自然風景,創作經歷了從室內到戶外、從專注寫實到專注印象的過程。

象鼻山埃特勒塔包括三座白堊質懸崖組成的象鼻形海蝕門,因被法國文學家莫泊桑形容爲伸入大海的象鼻子而得名,是莫奈、庫貝爾、德拉克羅瓦等衆多印象派畫家寫生的著名場景,創作了大量不朽的印象派作品。1868年,莫奈在象鼻山海邊度過了整個冬天,他常常獨自一人在山腳下創作,用畫筆描繪冬日孤寂的海灘、漁船斷崖拱門。1883年到1886年間,莫奈多次返回位於埃特勒塔海濱布蘭克酒店,在那裡創作出《象鼻山,阿瓦勒懸崖:漁船駛離港口》(如圖)等一系列象鼻山主題繪畫。

漫步鵝卵石海灘,面向大海,左側是被稱爲“象媽媽”的阿瓦勒懸崖,右側是三個象鼻中體態最小、俗稱爲“小象”的達蒙特懸崖。小象山頂有一座中世紀小教堂,沿着蜿蜒曲折的石頭臺階一路向上,行至中途,回目遠眺,豁然開朗,宏偉的阿瓦勒象鼻盡收眼底,藍天碧海、揚起風帆小船正駛離海岸,這不正是莫奈筆下的象鼻山嗎?

一個多世紀前的布蘭克特酒店今天已經不復存在,它舊時的樣子被印在明信片上,爲來象鼻山朝聖莫奈的藝術愛好者們留了些念想。

翁弗勒爾小鎮早在19世紀20年代就吸引了一批批畫家前來:特納、波寧頓、伊沙貝、於埃、莫桑等,當地的聖西客棧接待了幾乎所有到訪的畫家。1859年初冬,著名風景畫家、莫奈的啓蒙恩師歐仁·布丹象徵派詩歌先驅兼藝術評論家波德萊爾在此相聚,共同探討印象藝術思潮。在布丹的號召下,他的畫家朋友們:莫奈 、瓊坎、庫爾貝巴齊耶等相聚於此探討藝術,這裡成了印象派畫家們常年相聚的場所,自由清新的鄉村空氣讓藝術家們忘卻了都市的喧囂,創作出許多珍貴的藝術作品,著名的翁弗勒爾印象派學校由此誕生,也稱爲聖西緬學校。

如今,這裡不是當年莫奈筆下的茅草屋客棧了,聖西緬農莊發展成精品藝術酒店,依舊保留着莫奈時代令人感覺親切和歡快的氛圍運氣好的話,您還可以預約到主樓兩間歷史悠久的客房,分別是克勞德·莫奈和卡米耶·柯洛當年最喜歡入住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