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賈慶國:要儘快解決外國學生在華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問題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陳子帥 李炫旻】作爲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話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帶來兩份旨在促進中美交流的提案。在他眼中,中美交流的現狀如何?接下來又該如何擴大雙方民間交流力度?爲此,《環球時報》對賈慶國進行了採訪。

兩會外長記者會上,談及中美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發出“四連問”,並指出“美國面對的挑戰在自身,而不在中國。”賈慶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的黨派之爭、利益團體之爭,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移民對政策的立場,都直接導致了美國外交的不確定性,“美國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的確在於自身,是一個客觀事實。”

據賈慶國介紹,當前中美在恢復高級官員磋商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在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等熱點問題上也有溝通,“但由於前期長期不接觸、不見面,雙方對對方在做什麼,想要什麼,仍然存在較多誤解。”

賈慶國進一步說,當前美國的許多做法阻礙了中美恢復交流。在對華政策上,美國內部強調對抗的聲音仍然較強,而且還相互矛盾,例如其一邊宣稱奉行“一中政策”,一邊又進行對臺軍售。在民間交流方面,美方邊境執法人員將中國專家學者和留學生帶到“小黑屋”盤查,甚至遣返也時有發生,阻礙了交流。

近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中美之間是“理念的競爭,是理念之戰。爭的就是哪一種理念該引領世界。而我們相信是美國的理念。”伯恩斯的所謂“理念競爭”,是否表明中美接下來很難真誠、有效溝通?對此,賈慶國表示,中美兩國在民主、自由、公平等基本價值理念上沒有根本衝突,差異在於雙方對這些理念的具體實踐。

今年兩會,賈慶國帶來《關於加大吸引外國學生來華學習力度的提案》和《關於鼓勵民間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工作的提案》。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美國部分媒體抹黑中國、政客煽動挑撥中美關係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美國民衆對中國的看法逐漸負面,來華意願下降。

賈慶國認爲,中國在吸引外國學生來華學習的工作也有不少改善的空間。例如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外國留學生來華後身份認證、銀行開戶、網絡支付綁卡等都較難操作。

爲此,賈慶國建議改善留學生實習和就業的預期,進一步簡化在華留學生實習手續,放開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非敏感企事業單位實習和就業,降低在華留學畢業生申請工作簽證的門檻。同時,要解決外國學生在華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簡化身份認證手續,爲短期在華外國人在銀行開戶提供便利,儘快解決外國人使用網絡支付方面面臨的困難。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不僅來華留學的美國人變少了,願意去美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也在下降。賈慶國說,這很大程度上與航班數量少和該國因通脹而物價飛漲有關。

實際上,美國旅遊業從業者一直在期盼中國遊客“迴歸”,美國加州旅遊局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業內對中美旅遊市場潛力持續看好,積極響應增加航班。2月29日,中美旅遊座談會在華盛頓舉辦。中國駐美使館臨時代辦井泉介紹稱,中方近期已採取有效措施,簡化外國人赴華簽證申請,推動外國人在華支付便利化。在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直航航班自3月底將增加至每週100班。

賈慶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外國人來華以及中國人走出去,從長遠來看意義重大,“如果不交流,負面看法就容易氾濫,兩國民間對彼此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進而有損兩國外交往來與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