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職業化系列(二)推廣拳擊實際面 常設獎金制盃賽

▲當前臺灣職業拳擊仍有難度。(圖/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偵源綜合報導

前一回提到,想在臺灣搞職業拳擊,先讓拳擊運動推廣普及,並提升選手國際競爭力,並非這樣就不該推職業化,而是目前臺灣的現況,確實需要培育更多好手。

職業拳賽高度商業化,需大量贊助、投資現實考量,要企業長久出資投資一個職業聯盟或職業隊伍,還是出資贊助、冠名短期比賽?選後者可能不再少數。

既然如此,何不從拳擊運動推廣着手,同時爲選手找舞臺常設獎金盃賽,提供誘因讓更多好手投入,拳擊協會將這些賽事做整合。

不然以一名成人級選手來說,扣掉國手選拔,能固定參加的賽事,只有全大運全運會總統盃,全大運還需學籍,加上城市杯國際邀請賽,以及其他零星的邀請賽,以及拳館自辦賽事,這樣的數目遠遠不足。

高爾夫來說,國內的職業選手,就算沒有到國外出賽,國內仍有數站賽事,從3月到12月,有11場男子職業賽事,幾乎每個月都有比賽,這數量是拳擊所需,且還有獎金。

先做到擁有穩定且常態舉行的獎金制賽事,爲職業化打基礎,否則就算推了職業化,參加的好手不多,甚至沒選手加入,豈不尷尬?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