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67萬種病毒 待解密

專家估計,世上還有167萬種未知病毒。圖爲4名年輕女遊客,戴着口罩和米妮髮箍遊覽東京迪士尼樂園。(路透

2018年初,在瑞士日內瓦的1場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中,研發藍圖(R&D Blueprint)專家小組提出了「疾病X」(Disease X)這個概念,意指下一個未知病原體引發的大範圍流行病。如今全球正站在大範圍流行病的懸崖邊緣,新冠肺炎就是當初專家警告的那種疾病。

紐約時報報導,當時專家小組表示,引發疾病X的病毒可能源自動物,且會發生在某個因經濟發展造成人類野生動物緊密接觸的地方。在爆發初期,這種疾病可能與其他疾病混淆,並透過人類的旅行貿易網路迅速傳播,甚至突破各國防疫網。疾病X的死亡率高於季節性流感,但和流感一樣容易傳播,因此在大流行前,就能撼動全球金融市場-根據上述定義,新冠肺炎就是疾病X。

專家籲積極遏制進程

紐約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研發藍圖小組成員達札克(Peter Daszak)警告,儘管疫情在大陸的傳播速度似已放緩,但還是有越來越多國家或地區淪陷。南韓爆發嚴重羣聚感染,義大利全境封鎖伊朗疫情也完全失控。許多人試圖逃避檢疫假新聞滿天飛,各國疲於應付的同時,卻可能忽視真正的關鍵問題:大規模流行病的趨勢正在上升,我們必須遏制它們的進程,而非僅關注單一疾病。

事實上,瘟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由文化引起的。隨着絲路發展,黑死病於14世紀中葉傳入歐洲;畜牧業發展帶來新的流感病毒株;伊波拉病毒、SARS、MERS以及現在的新冠病毒也都與野生動物有關。

隨着人類的生態足跡更接近動物,以及透過貿易讓動物進入城市中心,這些後果倍數增長,然而全球應對大範圍流行病的策略嚴重不足。達札克指出,從政治人物到一般大衆,都把它當成災難處理:坐等狀況發生,發生後希望能夠迅速研製出疫苗或解藥。但從過往SARS的經驗看來,即使疫情已過去17年,疫苗仍未問世。問題在於,上次疫情爆發後,各方投入預防資金意願大幅降低,如果無法確保疫苗和藥物市場夠大,研發工作就難以推動。

擴大發展防衛武器庫

在2016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上,世衛成立研發藍圖專家團隊,以填補這個缺口,並宣佈1份最可能威脅全球健康、且尚無疫苗或藥物的優先關注名單,內容包含SARS、MERS、尼帕病毒(Nipah virus)、伊波拉病毒(去年首款疫苗已獲美國及歐盟覈准上市)等。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Th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2017年由公共、私營、慈善組織在達沃斯發起的全球合作組織)也開始行動,尋找資金以針對部分疾病的研發疫苗和治療方法。

達札克認爲,爲擺脫大範圍流行病,並着手進行預防工作,首要目標應是擴大應對潛在流行病的「武器庫」。舉例來說,新冠病毒跟跟SARS很接近,但又不能使用同1種疫苗,可見光是爲已知的病原體開發疫苗和藥物是不夠的。

他指出,據估計,世上還有167萬種未知病毒,發現病毒並進行測序,應該是成功預防的第一步。此外,還必須徹底改變檢測和疫苗與藥物的設計方式,以針對整個病原體羣體、而非已知的單一病原體。比如美國國家過敏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正在研究1種通用流感疫苗;接下來還需通用冠狀病毒疫苗等。

大範圍流行病就像恐怖攻擊。達札克說,我們只能設法弄清楚知道其起源和原因,但不知道下一次何時會發生。他說,「二者需要以同樣方式來應對:確定所有可能來源,並在下一次大爆發前消除這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