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依賴」臺灣半導體! 2關鍵圖表曝光:6成晶片來自臺灣

臺積電去年佔全球晶圓代工總收入的54%。(圖/路透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新冠疫情使電子產品需求大增,加上中美貿易戰關係,加劇全球半導體短缺,迫使知名汽車公司停止生產,使得臺灣在全球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根據研究公司TrendForce數據顯示,去年臺灣代工廠合計佔全球代工總收入60%以上。臺積電身爲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和輝達等主要技術公司,光是這間公司去年就佔全球晶圓代工總收入的54%。

研究公司Gavekal技術分析師王丹(Dan Wang)指出,臺積電只專注在製造,已經成爲許多頂尖半導體的首選生產商,如果只看臺積電市場佔比,約佔全球製造半導體50%,但這仍低估它的重要性

▲2020年晶圓代工總收入爲851.3億美元,臺積電佔比最大。(圖/翻攝自CNBC)

許多廠商正在努力研發更小、更好的晶片,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是唯一能製造最先進的5奈米晶片的代工廠。目前,臺積電打算爲下一代3奈米晶片做準備,該晶片據傳將於2022年開始生產。

全世界都在努力跟上臺積電的腳步中國更是如此,但是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地質技術業務負責人Paul Triolo表示,中美貿易戰阻礙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的發展。根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按照收入計算,中芯國際是2020年全球第五大半導體代工廠,僅次於臺積電、聯電、三星和美國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中芯國際收入排第五名。(圖/翻攝自CNBC)

Triolo認爲,中芯國際目前面臨最大難題,是美國政府將其列入中美貿易戰名單。ASML所生產的EUV(極紫外光刻機),可用於生產最先進的晶片,但川普荷蘭政府施壓,要求ASML停止向中芯國際出售機器

Triolo認爲,即使中芯國際能使用ASML的設備,也將花上數年時間才能開始大量生產高階晶片。王丹認爲,臺積電在高階晶片市場根本沒有太多競爭者,確實是個有利可圖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