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市場風雲詭譎 特斯拉未來生存依靠2箇中國因素

固然電動車大環境不利於特斯拉,但它仍擁有2個獨特的中國因素將重獲投資人的青睞。(圖/路透)

在美國股市表現出強勁勢頭的同時,領導全球電動汽車(EV)製造商特斯拉卻反向呈現下跌走勢,不只是投資人看壞特斯拉電動車的前景,美國政府也下調了電動車銷售的長期目標,成爲特斯拉股價的利空因素。不過,外媒分析稱,固然大環境不利於特斯拉的因素很多,但它仍擁有2個獨特的中國因素能使其股票重受投資人青睞:龐大的中國製造基地與中國供應鏈。

《日經中文網》指出,2023年上漲的特斯拉股票在進入2024年後逐漸下跌,比2023年年底下跌幅度高達30%左古。在人工智慧(AI)熱潮中,其他大型高科技股在上漲,特斯拉卻遠遠落後。投資者對特斯拉的期望值下降,證券公司等也下調了目標股價和投資判斷。富國銀行甚至形容特斯拉是「沒有增長的增長企業」。

報導說,特斯拉麪臨的問題正在涌現,首先是電動車增長減速,2023年開始的降價促銷效果正在減弱,對收益產生了負面影響。長期高度評價特斯拉戰略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也變得尖酸刻薄,稱其「產品線在主要製造商中是最舊的」。

在馬斯克定位爲銷售增長動能的自動駕駛領域,美中兩國共計超過360萬輛的駕駛輔助系統被召回維修,損失了許多消費者的信任。此外,馬斯克的高額報酬被美國法院判定爲無效,特斯拉董事會的功能不足也受到質疑。

報導分析稱,特斯拉再次受投資人青睞只有少數積極因素,而這些因素都與中國分不開。

一是中國生產基地。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生產能力達到了每年95萬輛的規模。這大大超過了美國加州主力工廠(65萬輛)和德州工廠(37萬輛)的規模。上海工廠主要負責向泰國等新興市場出口。此外,儘管歐美的電動車市場減緩,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預計仍將繼續擴大,若能以中國內需爲引擎來擴大出口,有可能在開發中的新興市場打開一條路。

二是在中國建立的供應鏈。特斯拉在擴大上海工廠時迅速建立了零部件的本地供應體系,其本地採購率已經達到95%以上。在中國設廠的優勢在於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本地供應鏈。目前特斯拉打算把中國供應鏈轉移至墨西哥,許多中國零部件製造商已紛紛進入該工廠的建設預定地周邊建廠。

不過,報導說,川普曾表示要對墨西哥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因此在墨西哥製造中國電動車可能會成爲政治問題,但特斯拉本身仍然是美國資本,有可能在北美提供與中國同樣的低成本電動車。

總之,分析人士指出,馬斯克一直警惕中國企業將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但現在,競爭對手國家培養的電動車業務的實力正成爲特斯拉的主要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