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潛力的新創發展地東南亞

東南亞獨角獸大商機:世界經濟版塊大洗牌!(高寶書版)

東南亞在物流、人流各方面都成爲中國與印度的重要集散樞紐,預計於2030年一躍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在這蛻變的過程中,東南亞的新創公司將在市場捲起變革的風暴。

二○二○年四月,因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新加坡各區也實施實質上的lock down(也就是所謂的封城)。也就是在這亞洲屈指可數,僅有東京23區面積大小、摩天大樓林立的金融中心都市,禁止非必要的外出,原本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完全看不到人煙。

在車流量銳減、杳無人煙的大馬路上,只有車尾裝載着綠色載運箱的摩托車的引擎聲迴響着。而在餐廳、路邊小吃攤等都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以綠色爲代表色的運輸派遣龍頭Grab 的司機們,不斷協助運送日益增多的餐食宅配需求。對於客戶來說,除了降低Covid-19 感染的風險、早中晚餐持續協助運送的司機,也支撐着許多不煮飯的新加坡家庭。

而這個狀況不單單只是在新加坡,印尼的雅加達、泰國的曼谷、馬來西亞的吉隆坡……等東南亞各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就連過去與餐食宅配毫不相關的偏鄉城市、鄉村,所到之處無一不是同一個光景。在Covid-19疫情發生前,Grab及印尼的運輸派遣領導品牌Gojek的司機們都是以乘客載送爲主要業務,Covid-19疫情發生後,空蕩蕩的街道、杳無人煙,而司機們也迅速的將運送的對象從人轉變爲食物及食品,並持續駕車奔馳於東南亞的街頭巷尾中。

新加坡遊戲、網購龍頭企業Sea的首席經濟學學者聖泰坦.薩提拉泰表示疫情爲東南亞的數位化市場帶來的變化,可以用三個關鍵字來說明。

第一個關鍵字就是網路使用的「標準化」,許多的消費者最初都是因爲疫情導致的封城,而被迫開始在網路上訂購商品及需求餐飲外送服務,反覆操作使用下也漸漸開始習慣,甚至能夠享受其帶來的好處,其中以高齡者以及住在偏遠鄉鎮的人們爲大宗,比起去街道中的小商店,變成會先在網路上進行商品及服務的搜尋,而這股風潮也在疫情所造成的活動限制趨緩後持續進行下去。

第二個關鍵字就是網路使用的「深化」,對於智慧型手機已經習慣的東南亞消費者來說,使用網路已經不是單單爲了購買物品,更是成爲使用聊天功能與賣家聯絡交貨、透過遊戲持續與朋友保持聯繫的娛樂場所。

根據英國市場研究公司We Are Social二○二二年一月公佈世界各國國民使用網際網路時間的調查,菲律賓國民平均每天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爲十小時二十七分鐘,僅次於南非,而馬來西亞爲九小時十分鐘、泰國爲九小時六分鐘、印尼爲八小時三十六分鐘,在全世界的排名中都位於前段班,也足以說明東南亞各國的國民,起牀後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使用手機或是盯着電腦螢幕看。(編按:臺灣二○二二年的數據爲每天八小時七分鐘。)

然後,日本國民平均一天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爲四小時二十六分鐘,不只是低於東南亞各國,與世界各國平均六小時五十八分鐘也相差甚遠。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薩提拉泰所提到的第三個關鍵字「偏鄉城鎮的都市化」,不管是住在偏鄉的人們與大城市的市民都能夠購買相同的商品、獲得相同的購物體驗,現實中物理距離的差距也因此消失不見,曾經必須搬去城市居住的理由好像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就連Google的調查報告也顯示,疫情發生後開始在網路上購物的民衆中,有半數以上的民衆是住在大都市以外的偏鄉城鎮,薩提拉泰指出,「不只是年輕人,對於包含高齡者在內的東南亞消費者來說,網際網路已經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Covid-19疫情造成的行動限制結束後,上述這三點的改變還會永遠持續下去。」

東南亞數位化經濟市場的擴大發展,才正要開始動蓬勃發展。根據Google等網路平臺資料,東南亞數位化經濟市場規模從二○二二年一一七○億美元,到了二○二五年預計擴展三倍至三六三○億美元,其中各領域佔比,以網路銷售二三四○億美元佔總額近三分之二爲最大宗,而因爲疫情而大幅度萎縮的旅行相關網路服務,於二○二五年也會更上一層樓,超過疫情前的三四○億美元,上升到四三○億美元。而佔四三○億美元的線上音樂平臺(Online media)及佔四二○億美元的車輛派遣、餐食宅配服務也都穩健成長中,不管是哪一個領域二○二一年至二○二五年的年平均市場成長率都高達18-36%。

而若是以國別來區分的話,具有東南亞最多人口的印尼佔總體經濟市場的四成(一四六○億美元),近年經濟顯著成長的越南(五七○億美元)、泰國(五六○億美元)也緊隨其後。而印尼及越南等國家也不單只是人口衆多而已,將網際網路視爲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年輕人更在人口中佔有很高的比例,也成爲數位化經濟市場高度擴展的主因。推估二○二六年後,東南亞數位化經濟市場也將進一步拓展,二○三○年將達到七千億到一兆,市場規模超過二○二五年的兩倍以上。

而在這邊有一個特別想提到的狀態,這些數位化經濟推手大多是成立十年左右的新創企業,就如同經營線上中古車買賣平臺新加坡的Carro以及馬來西亞的Carsome,而若是提到線上旅行預約服務則有印尼的Traveloka等企業。

而這些網路購物商城也不是單單隻有提供購物的服務,創新的服務如雨無春筍般推出,慢慢滲透進消費者的生活中。其中以東南亞爲發展重心,專注於提供個人網路購物服務的免費購物應用程式(Free Market APP)的Carousel,更被譽爲亞洲版的Mercari(編按:是一家日本網路公司,以營運同名的網路二手交易平臺「Mercar」爲主要業務,是日本最大的網路二手交易平臺。),而除了Carousel,總部同樣位於新加坡的ShopBack正在經營着提供網路購物消費者一定比例現金回饋的服務,包括泰國、菲律賓等十個國家都可以看到這間新加坡企業體的足跡,各關係企業用戶總數更是超過三千萬人。

而透過網際網路的遠距醫療市場,也因爲的疫情而迅速發展。其中印尼的Halodoc及新加坡Doctor Anywhere也漸漸在遠距醫療市場中竄出,年輕企業家們以海外最新的數位化市場方向爲發展基礎,考量社會大衆的需求進行調整及開發,爲遠距醫療注入全新的活力。

而這些東南亞的新創企業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分別是新加坡的車輛派遣服務業的龍頭Grab、知名網路販售平臺Sea以及統合印尼知名車輛派遣服務公司Gojek與大型銷售通路Tokopedia合併的GoTo等三大集團事業體,而上述三大事業體不管是在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創業背景及經營風格等部分都不盡相同,且不管是哪一個集團都具有多個主要事業體,也確立了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務整合平臺」的地位。

而其中最早上市櫃的Sea,二○一七年於歐洲股票交易所上市,到了二○二一年的股票總價甚至超過二十兆日元。Grab則於二○二一年十二月美國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至於GoTo則在二○二二年四月於印尼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上述三個集團事業體的商業模式、經營策略等部分將會在第1至4章進一步的詳細介紹、帶大家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