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複委託投資海外股債 集保可做保管行、挑大樑

金管會宣佈,將開放國內38家券商替投資人復委託、投資海外股債時,也可以委託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做保管機構。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宣佈,將開放國內38家券商替投資人復委託、投資海外股債時,也可以委託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做保管機構,此舉對券商來說,可增加多元保管機構選擇性,對投資人而言,有助提升資產安全保障,最快第2季上路。

目前國人透過券商復委託投資海外,券商都需再找一家國外的上手券商做保管機構,負責下單交割清算;未來券商則可選擇找集保中心,由集保中心做保管行挑大樑。

那麼,到底跟券商自己找國外保行差別在哪?證期局主秘尚光琪說,集保有三大優點,一、在地化優勢,對券商熟悉、對投資人可提供較好服務,二、若愈多券商委託集保,當集保找國外保行時就有議價優勢,三、集保股務服務做好,投資人可透過集保查詢海外股債投資狀況,資訊透明度提升。

她說,曾有投資人擔心透過券商復委託投資海外,一旦海外保行倒了該怎麼辦?其次,目前金管會對海外保管機構並沒有規範,保行機構水準也不齊一,最後是投資海外股債的資訊不完整,如一些除權息等,無法即時收到。

因此有券商建議,復委託投資海外時、可以找集保做保管機構,即便可能會多一層程序(集保需再透過國外保行),但集保具在地化,更瞭解券商,投資人也會較安心。

若未來有愈多券商委託集保做保管機構,集保找國外保行時,就有議價優勢,也可能會比券商自己單獨找國外保行費用更低。

集保也因具有股務、保管經驗,未來投資人查詢券商復委託保管部位時,如同時在三家券商開戶,可以一次透過集保做查詢,投資人交易資訊更透明也完整。

據券商公會統計,2023年底國人透過券商復委託戶數達465萬戶、年增85萬戶,全市場復委託交易量達4.48兆元、年增21%,重返4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