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深耕研究 頂大計劃淪威而剛

臺大教授黃光國指出,教育部「頂大計劃」未能培養深耕研究,只想以SCI和SSCI的評鑑制度,拉擡頂大世界排名,就像是在喂學術界吃「威而剛」,僅初期很有效。(資料照片,郭吉銓攝)

日本大學之所以能產生出22個諾貝爾獎得主,在於其堅強的研發基礎架構,由資深學者長期深耕某一重要學術問題,帶領學生做研究。臺大教授黃光國今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指出,教育部「頂大計劃」未能培養深耕研究,只想以SCI和SSCI的評鑑制度,拉擡頂大世界排名,就像是在喂學術界吃「威而剛」,初期很有效,但近5年受少子化衝擊,研究生人數快速減少,排名已不升反降。

因爲SCI和SSCI的評鑑制度,國內學術界開始流行「輕、薄、短、小」的論文,鼓勵研究生在國際期刊上找「熱門議題」,套用現成的研究典範,作「後續增補」型的研究,再用輪流掛名的辦法,衝高論文發表數量。黃光國表示,這種「遊牧型」研究只是「頂大」教授利用聰明學生的廉價勞力。

教育部兩期「頂大計劃」已接近尾聲,黃光國直言,我們不僅沒有「打造」出任何一所「世界級的大學」,反倒爆出臺大領導課程登山募款鬧劇,這些「菁英學生」,真能帶領國家走向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