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衆身邊有“醫靠”
本報記者 賀林平 洪秋婷
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隆街鎮居民賴阿伯出院了:“突發呼吸困難和胸腔積液,要不是在家門口連上縣醫院請專家線上指導,恐怕就有危險了。”
賴阿伯在家暈倒,事發突然,家人着急忙慌把他送到附近的隆街鎮中心衛生院就診。面對頗爲複雜的病情,接診醫生馬上接通了連平縣醫共體信息系統。縣人民醫院專家“雲端”會診後,給出診斷結論和治療方案,並在線指導鎮衛生院就地依策施治。住院治療後,賴阿伯症狀逐步緩解,兩週後順利出院。
“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相對薄弱,以往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時,會將患者轉診至上級醫院。患者經歷舟車勞頓後,還要重新排隊掛號、交費、找科室、開檢查單,不僅過程煩瑣,還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隆街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江志景感慨道,如今,“五級”聯動幫扶項目的落地,讓基層醫院也趕上了遠程診療的“高速路”,讓羣衆有了身邊的“醫靠”。
這一變化,始自2021年廣東省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一對一”緊密型幫扶。當年9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先期13位專家進駐河源市人民醫院。2024年9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又與河源市下轄連平縣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搭建縱向貫通“五級”(省—市—縣—鎮—村)聯動醫療幫扶項目。3年來,河源醫院順利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複審,全國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連續3年每年躍升一個等級。
“與過去的‘一對一’幫扶模式不同,該項目由省人民醫院牽頭,與河源市人民醫院全面對接,深化醫療資源區域內均衡配置;市、縣、鎮各級醫院作爲受援醫院的同時,也要承擔對下級醫院的幫扶指導工作,從而形成高效聯動、各盡其責的幫扶協作網絡。”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表示。
記者走進連平縣人民醫院放射影像診斷中心看到,信息系統中,全縣13家鄉鎮衛生院的影像檢查資料一應俱全。醫生們一邊在電腦上閱片,一邊交流患者的病情。
連平縣衛健局局長韋曼婷介紹,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各個鎮、村級醫療衛生機構連結爲“一張網”,檢查檢驗、救治診治等醫療服務資源“一鍵共享”。
除了信息共享、遠程會診外,各鄉鎮衛生院還能開展本院不具備條件的檢驗檢查項目,如CT、核磁共振等,患者按照衛生院收費標準繳費預約後,到縣醫院進行檢查,實現“基層申請、基層收費、上級診斷”的利益共享機制,方便羣衆就醫的同時還節省就醫費用。
“在鎮上衛生院抽血檢查,當天就能拿到縣人民醫院傳回來的檢驗報告。”隆街鎮隆興村村民鄭女士是一名甲狀腺癌術後患者,需經常複查甲狀腺功能。她感慨,以前每次坐車到縣城,就爲了抽一管血做檢查,現在在鎮衛生院就行。據悉,鎮衛生院收集患者血液樣本後,由物流公司送到縣醫院檢驗,檢驗結果線上回傳共享。
診療質量提升的同時,就醫費用也降了下來。2024年,連平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同比增長69.71%,其中門急診人次佔比提高了13.37%;與此同時,全縣門診和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同比分別下降4.42%和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