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兒童康復後 恐有多重器官發炎、長期新冠後遺症

染疫兒童康復後 恐有多重器官發炎、長期新冠後遺症。(示意圖 非新聞當事人/Shutterstock)

兒童染疫風險,已經成了這一波疫情下最受關注的焦點。兒童染疫之後會怎麼樣?今年初疫情狂暴肆虐的香港,多名兒童染疫康復之後都出現多重器官發炎和長期新冠症狀的後遺症。

香港第五波疫情已經趨緩,但專家發現兒童染疫康復之後的2~5周,陸續會出現一種名爲「多系統發炎症候羣(MIS-C)」的後遺症,亦即體內器官發炎的症狀。

●多系統發炎症候羣(MIS-C)

根據香港衛生局3月數據顯示,13名3~11歲染疫的兒童在痊癒後都出現同樣的症狀,而且13人都沒有完整接種疫苗。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觀察其中11名病童的恢復情況,其中7人在染疫痊癒後被診斷MIS-C,須入住加護病房。

染疫兒童康復後罹患「多系統發炎症候羣(MIS-C)」,通常會出現高燒、皮膚紅疹、眼球血絲、腹瀉、和低血壓的症狀。其他症狀還包:心臟衰竭、淋巴腫大、嘴脣乾裂、舌頭味蕾凸起小顆粒的草莓舌等。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專家指出,MIS-C成因還有待確認,但臨牀觀察顯示,有一定比例的兒童在染疫後會出現MIS-C,及時治療後多半能痊癒。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目前全球累計已有1900例。

●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也提醒,兒童染疫康復後,也得注意「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症狀,比如:疲累、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呼吸困難等。上述症狀有可能持續好幾個月。

●港研究:兒童染疫高燒引發腦水腫,有猝死可能

港府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上個月也示警,兒童染疫雖然多屬輕症,但仍有可能出現腦部腫脹發炎,甚至導致猝死。由於兒童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新冠病毒入侵之後容易在各器官誘發免疫反應,高燒導致腦部嚴重發炎,造成「水腦症」。一旦兒童出現發燒和痙攣,建議馬上送醫。

●5~11歲疫苗防護力降 仍能防重症、併發症

面對兒童染疫造成的後遺症,多數專家仍建議應該施打疫苗,不過疫苗對於兒童預防感染Omicron的防護效力一直處於不明確的狀態。紐約市府衛生部門在2月公佈一項研究結果,針對去年12月中到今年1月底疫情期間,5~11歲施打兩劑輝瑞BNT疫苗對於Omicron的防護力僅有12%,住院率也只有降至48%。專家研判5~11歲疫苗防護力降低的原因,和疫苗施打劑量相較12~17歲僅有三分之一有關。

在香港,去年11月宣佈5~11歲的兒童可施打輝瑞BNT,今年2月份更開放 3歲以上的兒童施打科興疫苗。根據港府衛生局的數據,目前3~11歲的兒童已有逾64.3%接種完第一劑,兩劑爲34.5%。而根據智利的研究(尚未經同儕審覈),3歲以上施打科興疫苗,對Omicron的防護力僅有38.2%,不過在降低死亡率(69%)和住院率(64.5%)上仍有差強人意的表現。

古巴是全球第一個幫幼兒施打疫苗的國家,2021年10月宣佈爲2~11歲兒童開打Abdala國產疫苗,根據古巴公衛專家表示,國產疫苗在試驗階段並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該部分數據尚待第三方機構認證)。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古巴2~18歲的人口超過95%已完整施打兩劑疫苗,是兒童疫苗覆蓋率數一數二的國家,Omincron感染率也維持低點。

紐約市府衛生部副主任羅森堡(Eli Rosenberg)說,BNT 和莫德納等疫苗預防兒童感染Omicron保護力不高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爲這些疫苗並非針對Omicron所研發,加上爲了降低副作用而減低劑量。儘管如此,在疫情嚴峻時刻,還是建議兒童要施打疫苗,因爲數據顯示,疫苗能預防重症、減少住院率,以及降低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