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天文 小行星命名「鄭崇華」

鄭崇華捐助中央大學「鹿林兩米望遠鏡」計劃,並贊助成立「臺達電子年輕天文學者講座」,有助於臺灣天文觀測能力。 (本報資料照片)

有鑑於過往臺灣高等教育僵化的薪資條件,他選擇將個人所擁有的部分臺達股票,捐贈到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以及臺灣大學。由股票配息所產生的資金,每年除資助清大「孫運璇講座」、成大「李國鼎講座」,招募全球頂尖的學者來臺授課,以及給予許多老師的相關的鼓勵外,亦資助三校最前沿的先端研究,不論像是重力波、智慧電網、燃料電池等。

除此以外,對於研究醉心的他,也與像是交通大學、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等,自掏腰包進行基礎科學研究,產出的成果對於節能減碳,或是減緩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也都有所幫助。

鄭崇華自少年時期,對天文物理所發生的興趣,也讓他在基礎研究上願意做更多的投入。他個人長期與中央大學天文所合作,除共同贊助臺灣口徑最大的兩米天文望遠鏡外,亦爲全球的青年天文學者設立「臺達年輕天文學者講座」,邀請全球優秀天文物理新秀來臺演講,亦走訪包括中央大學、臺達與臺中一中。

與鄭崇華有着好交情的彗星專家、中研院院士葉永烜說,說不定這些年輕的學者,哪天就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臺灣的學生與工程師,將因爲鄭崇華所設立的這個獎座,而接觸到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最新知識。

由於在產業界的貢獻卓着,加上慷慨捐輸、關懷教育,鄭崇華備受多所大學肯定,獲頒榮譽博士學位,並有一顆編號168126的小行星是以「鄭崇華」命名,表彰他對推動環保的貢獻。

鄭崇華回饋社會的利他精神,是代替那個曾經以校爲家、曾經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的少年鄭崇華,真心回報這片土地,孕育他茁壯成長的感恩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