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平臺登場 以開源加速推動自動生成式AI成長
▲針對人工智慧應用浪潮,Red Hat釋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服務平臺
在此次於丹佛舉辦的Red Hat技術大會上,Red Hat總裁暨執行長Matt Hicks強調開源依然是Red Hat發展重要基礎,並且將在當前人工智慧浪潮藉由開源方式,讓開發者能以更具彈性、兼具安全形式推動多元人工智慧應用發展,同時也說明將在混合、跨雲基礎架構與更多業界夥伴深入合作,藉此作爲現代化運算的穩健基石。
Matt Hicks表示,將透過提供開源環境、更多選擇,並且藉由賦予更多控制權形式,讓開發者、企業能更容易運用人工智慧運算資源。
▲Red Hat強調將以開放、更多選擇與控制權推動人工智慧應用發展
▲強調將扮演協助企業導入更多人工智慧的服務平臺
此次公佈消息中,Red Hat宣佈推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 (RHEL AI)服務平臺,讓企業能更容易存取開源形式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並且藉由同樣以開源架構運作的InstructLab模型校準工具簡化企業測試、調整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難度,同時更與Intel、AMD、NVIDIA在內處理器業者合作,使採用其處理器運作的執行環境能更完整相容開源形式的人工智慧運算需求。
透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企業將能更直覺地以開源形式降低開發、測試及佈署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的門檻,此服務平臺可佈署於橫跨混合雲基礎架構的單一伺服器環境,並且涵蓋OpenShift AI平臺資源,以及Red Hat旗下混合型態的機器學習運作平臺 (MLOps),藉此在跨規模分散式叢集環境執行各類人工智慧模型與InstructLab模型校準工具。
▲藉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服務平臺,讓企業能更容易存取開源形式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並且藉由同樣以開源架構運作的InstructLab模型校準工具簡化企業測試、調整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難度
由於OpenAI的ChatGPT問世,加速當前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爲主流運算模式發展,許多企業也開始從過往評估導入人工智慧可行性階段,開始轉向思考如何建立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服務。
但在各類人工智慧模型百花齊放情況下,同時也衍生許多技術導入使用問題,因此也讓許多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技術面臨受限,Red Hat認爲藉由開源將能加速更多人工智慧應用成長,更可精簡企業導入各類人工智慧技術所需花費成本。
在Red Hat推動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發展的作法中,不僅藉由開源架構降低開發難度,並且提高開源形式的人工智慧運算表現,與業界夥伴合作更攜手Intel旗下OpenVINO開源工具套件整合,讓Red Hat旗下OpenShift AI平臺、OpenShift容器化平臺、Ansible自動化平臺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平臺均可在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Arc GPU、Xeon伺服器處理器、Gaudi加速器、IPU人工智慧運算元件硬體環境下完整運作。
▲與Intel合作部分,將使其OpenVINO開源工具套件與Red Hat旗下OpenShift AI平臺、OpenShift容器化平臺、Ansible自動化平臺與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平臺整合,藉此在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Arc GPU、Xeon伺服器處理器、Gaudi加速器、IPU人工智慧運算元件硬體環境下完整運作
而與NVIDIA、AMD等處理器業者,乃至於與聯想、Dell、Cisco、HPE、Supermicro等伺服器業者之間合作,同樣也是基於能讓各類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無縫執行的需求下,使Red Hat服務平臺能更完整在諸多基礎架構環境下運作,並且讓企業能更快將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在其應用服務。
除了與Meta、Mistral AI、Hugging Face等業者合作開源架構的人工智慧模型,Red Hat也宣佈與母公司IBM合作,由IBM將其具備70組參數規模的Granite English語言及編碼模型進行開源,並且透過Apache授權形式提供使用,讓用於訓練此模型的資料及能維持其透明度,同時可讓企業藉此用於各類開源發展項目。
▲與Meta、Mistral AI、Hugging Face等業者合作開源架構的人工智慧模型
Red Hat將從即日起開放預覽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服務平臺,並且能IBM Cloud環境進行佈署使用。
而Red Hat強調開源將是人工智慧加速成長關鍵之一,同時也預期人工智慧將以混合架構型態持續發展,一如當前雲端服務建立在混合架構型態下,藉此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強調開源將是人工智慧加速成長關鍵之一,同時也預期人工智慧將以混合架構型態持續發展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