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止步不前 教團籲:教育舊瓶不能裝新酒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2)日舉辦焦點座談會。(李侑珊攝)

社會快速變遷,但人才培育速度與方式似乎止步不前。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2)日舉辦焦點座談會,多名學者認爲,新世代關鍵素養包括數位素養、民主素養、全球素養等3項,未來需要的人才與當前制度明顯存在着差異,教育制度應改變調整,如果只是舊瓶裝新酒,必存在着標示不符等問題。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在致詞時表示,社會各領域都需要人才,但社會在變遷,在全球化、民主化、科技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下,對人才能力已有不同定義及要求,因此新世代也要有新教育培育人才,在教育制度、內容和方法不斷創新,而且力求永續,「如果教育固守舊制,豈不是舊瓶裝新酒?」發展科技教育、公民教育、國際教育3大重點,能夠有效幫助新世代獲得關鍵素養。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認爲,酒類好比人才,新酒就是在職班的問題,在職班有其用處,但一定與正規班不同,現在標示、要求內容都一樣,可是在職班的開課本質根本不是要學理論,也不一定是要用相同的考覈方式,導致亂象頻傳,形成新酒卻用舊瓶裝的狀況,產生產品標示不符等問題。因此,在職專班不該用同樣的要求、同一種學位證書標示。

考選部政務次長李隆盛指出,新世代人才應該具有批判思考能力、英語能力。新時代的教育必須要提供能包括跨領域學習、知情學習、體驗學習、整合科技等技能。在國民教育階段應思考因勢利導,落實素養導向能力。而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管道可多元混成,並有國家級的採認工具。

靜宜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黃政傑認爲,目前整體環境有幾個問題,包括行行出狀元的觀念沒落實,其實教育的功能不能只光靠學校,企業、家庭都可以協助培養人才,因此社會終身學習架構有待建立完整,同時還要加強全人教育教出素養、軟實力等方面,讓教育、學校制度鬆綁,避免課程僵化,以此改進人才培育、改進數位學習、貫徹素養教育。

黃政傑還提到,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來臺參加國慶演出引起轟動,「他們下午3點就不上課了,之後是社團時間」,相較之下,臺灣學生的時間幾乎都花在課堂還有升學考試當中,「學校教太多、課程排太滿,競爭力卻不一定能勝過日本!」

亞聯資本管理顧問公司執行合夥人黃志遠說,好奇心、洞察力、夢想力、軟實力的啓發與培育,是新世代人才培育關鍵,期許我國教育政策要從學生在乎與嚮往的事情出發規畫,才能創造有「目的感」的人才培育。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方永泉說,教育的「舊瓶」應去除瓶頸,教育工作者本身思維要改變,除了人盡其才、適性發展,也要配合社會變遷與發展,甚至引領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