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威脅5000工作職位 瑞銀估這5產業影響最大

機器人NA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許雅綿臺北報導

「人工智慧(AI)將是2017年科技發展主流。」全球知名的研究調查機構 Gartner在科技趨勢分析會議中提出此看法,而瑞銀也預估,至2030年人工智慧每年爲亞洲帶來的經濟價值高達1.8至3兆美元,金融服務醫療保健、製造、零售交通行業影響最爲巨大。

瑞銀財富管理髮布的《亞洲前曕:人工智慧如何形塑亞洲新面貌報告中提到,在人工智慧驅動創新之際,亞洲地區中長期將有3000至5000個工作職位受到衝擊,但隨之而起的新工作機會,將能減輕此影響,值得確信的是,「人工智慧將引領未來,亞洲必須做好準備」

根據瑞銀估計,至2030年人工智慧爲亞洲所貢獻的經濟價值將每年高達1.8至3兆美元,包括引進新產品服務和項目,產品改良所省下的成本整體價格下降生活方式改善。

值得留意的是,人工智慧對金融服務、醫療保健、製造、零售和交通等行業都將產生巨大影響,這些行業加總在一起,相當於當前亞洲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二。

此外,AI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威脅到亞洲3000至5000萬個就業職位。其中,中端技術類工作中,預判性強和日常重複性的職位最有可能受到衝擊,而需要一定程度個性化創造力手工藝的低技能高技能工作所受到的影響則較小。

由於員工有機會提升技能並轉向其他創造性領域,瑞銀認爲,最終AI會在亞洲創造數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目前來看,AI對中國製造業驅動型經濟體的威脅最大,而香港新加坡印度等服務驅動型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則較小。

而瑞銀強調,若擔憂失業問題而阻礙AI推行,則可能將與社會發展背道而馳,因這將嚴重損害競爭力創新力。瑞銀也建議投資者應避開可能受到人工智慧嚴重衝擊的行業,並轉向側重於該領域科技和研發項目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