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不應爲少數國家專享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1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140多國參與聯署。這份決議強調人工智能發展應堅持以人爲本、智能向善、造福人類的原則,鼓勵通過國際合作和實際行動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倡導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商業環境。

據悉,這是聯合國通過的首份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決議。

此番聯大通過中國主提的AI決議,有何深意?當AI治理成爲全球關注議題,如何更好地實現國際間對話與交流?南都記者就此專訪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

對話

核心主題

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

南都:如何看待聯大通過中方主提的AI能力建設決議,它主要強調什麼內容?

張平:中國提出的議案充分展示了我國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與發展的深入理解和積極參與,它不僅強調了人工智能作爲科技創新的產物,更指出了其作爲社會文化現象的重要性。該決議堅持人本主義的治理原則,強調必須維護人類的基本權益,包括人權、自由和尊嚴。

同時,它特別強調了國際合作的必要性,特別是對那些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中可能處於不利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確保他們能夠平等參與並從中受益,這表明中國認爲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是全球共享的成果,而非少數國家的專屬。

這一決議也彰顯了中國一貫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負責任態度以及重要引領作用,展現了促進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全球平衡發展和實現技術普惠的堅定承諾,並致力於構建一個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南都:此次中國向聯大提出的決議,將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作爲核心主題,有哪些重要考慮?

吳沈括:這份決議突出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在治理層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之所以將能力建設作爲核心主題,不是我們臆想的。事實上,這是聯合國會員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以來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迫切需求,所以這次決議的出臺時間很快,前後歷時約兩個月,獲得了會員國的廣泛支持和期待。

另一個重要的背景是,目前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國際社會存在着認知不足、能力不足和治理不足的瓶頸。以能力建設作爲核心抓手,能夠幫助各方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高關於人工智能發展規律的認知,增強對於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的把握和處置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的國際生態與格局。

中國方案

堅持以人爲本、智能向善

南都:今年3月21日,聯合國通過了由美國牽頭提出的決議案——《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帶來的機遇,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也是共同提案國。與之相比,這次聯大通過的中國方案有何明顯不同?

張平:中國方案在繼承3月21日決議案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國際合作和能力建設的重要性。這一點反映了人工智能治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全球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參與和貢獻。中國方案的目標是確保每個國家都能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中來,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共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同時,這一決議也展現了中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領導力和責任感。中國方案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智能向善的AI治理理念,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期望提升各國特別是技術薄弱國家的能力,確保他們能夠在人工智能時代中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

吳沈括:這次聯大通過的中國主提決議有三個很重要的特點:一是廣泛參與性。從研究機構到公司企業,從政府部門到國際組織,都積極參與其中。二是平等性、代表性。該協議突出廣大會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平等參與權和話語權。三是強調聯合國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這點跟我們一貫的立場一致,就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以聯合國及其治理框架作爲一箇中心,匯聚開展各項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的舉措和機制。

比如,這份決議特別強調秘書長向第八十屆聯大做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方面的報告。這意味着該決議不是就到此爲止,而是需要後續持續推進,並對相關落地情況做回溯性總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設計。

國際合作

共同構建人工智能治理生態

南都: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2024 WAIC)在上海拉開帷幕。此次大會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作爲主題。如何看待今年大會的召開?

吳沈括: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過程中,各國面對着相似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共同的風險挑戰。在國際社會對於人工智能治理的需求和期待空前高漲的背景下,我們舉行WAIC大會,這與決議通過的時間非常相近,可以認爲是落實聯合國決議的一個具體舉措。

張平: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不僅是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所做努力和成就的一個展示窗口,更是一個推動國際社會共同參與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平臺。我認爲,人工智能的風險本質上是國際性的、是共通性的,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應該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強治理合作,任何違背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律,破壞世界經濟秩序的行爲,只會帶來兩敗俱傷的後果。爲此,世界各國應共同參與人工智能治理,構建和諧共生、共同繁榮的人工智能治理生態。

南都:要加強人工智能治理的國際合作交流,還有什麼比較好的辦法?

張平: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革新的產物,更是全球治理的新領域,需要我們採取全面而深入的措施來應對。

一是加強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共享最佳實踐,協調治理策略。二是推動國際標準的制定,確保技術的全球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三是支持國際組織在人工智能倫理、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倡議。四是鼓勵公私夥伴關係,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不僅能夠促進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更能確保這項技術爲全人類的福祉服務。

吳沈括:我認爲,有三個方面值得進一步推動。一是明確人工智能治理的目標設計。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直面問題、凝聚廣泛共識。二是強化平臺建設。比如強調聯合國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通過各項國際治理平臺的建設,匯聚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然後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有效的對話和交流。三是要突出議程規劃。除了這次中國主提的決議聚集AI能力建設,還有很多其他的事項可以考慮——比如關於技術標準、監管協同、司法協助等一系列具體的議程規劃,也是後續的發展方向。

方案宗旨

確保技術進步能惠及全人類

南都:截至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提出了哪些方案?如何評價?

張平:中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提出多份方案。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對人工智能發展提出具體要求。2023年9月,《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的推出,體現了中國在科技倫理審查方面的積極探索和規範,確保科技進步與倫理道德的協調發展。同年10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的提出,展現了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倡導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治理體系。

這些方案不僅體現了中國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系統性思考和戰略部署,也爲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治理方案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智能向善的發展理念,強調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必須保障人權、自由和尊嚴。同時,這些方案極力倡導一個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旨在確保技術進步能夠惠及全人類,而不僅僅是少數國家或羣體的利益。

吳沈括:在我看來,這些中國方案既浸潤着關於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規律性認知,也飽含着關於人工智能生態治理的建設性洞察,凝聚了源自中國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和對於全球治理圖景的價值前瞻。

採寫:南都記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