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國:國內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繁榮,底座不牢”

6月17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造復甦 惟實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燧原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姚建國參與了以“被ChatGPT帶飛的AIGC”爲主題的圓桌討論,給出了他的真知灼見。

談及AIGC技術的來龍去脈,姚建國分析稱,AIGC並不是一個新的詞語,用人工智做生成式的應用,從技術本身來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最近廣受關注的AIGC發展,主要是因爲人們看到了ChatGPT的能力本身帶來的震憾。ChatGPT的核心是通過大量的算力實現了大模型的應用,“涌現”了智能的飛躍,使得AIGC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實現人工智能到下一個階段智能能力跨越式發展,這是所有的產業界、科研界、學術界關心的問題。

姚建國指出:我國基礎大模型技術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國內人工智能發展一直呈現“應用繁榮,底座不牢”的現象。“底座不牢”包括兩方面,一是算力方面對國外算力依賴大;二是原創大模型少,或者說是影響力不夠,很多開發的模型都是基於國外開源的模型變化、改進而來,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基礎大模型。雖然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還有不足,但也需要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從研發到應用的潛力。上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是由於深度學習模型的突破實現了很多產業的應用繁榮,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享受到了較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紅利。我們有大量的人才、大量的企業和大量的應用場景,相信也可以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迎接挑戰,實現更多的突破。

姚建國強調,大模型不是萬能的,它只能在特定領域發揮優勢,而且有成本極高的劣勢。在傳統場景下,小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垂直行業裡不必盲目跟風大模型。對於AIGC的創業者,需要在創業過程中根據需要判斷場景和大模型的融合程度是否匹配,審慎地進行戰略佈局。

上海交大教授:國內現在的AI大模型不是真正的ChatGPT基礎大模型(來源:C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