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權證進入價內 直接賣掉較划算
最近臺股指數震盪劇烈,基本面出現疑慮的個股持續破底,認售權證多進入深價內,但也有不少股價持續創新高的個股,其認購權證也多進入深價內。權證一哥表示,大部份的情況下,當認購權證進入價內,在市場上直接賣出權證會比較划算。
權證一哥發現,身邊友人買進權證後,常常有個疑惑,就是當認購權證進入價內(即股價高於履約價)有履約價值之後,要申請履約較有利?還是在市場上將權證賣掉比較好?一哥的建議是,除非權證非常接近到期或非常價內導致流動性不佳,否則,大部份的情況下,在市場上直接賣出權證會比較划算。
一哥表示,由於價內且尚未到期的權證通常仍有時間價值,若提前履約,僅能以內含價值進行結算,等於直接放棄時間價值的部份,當然較不划算;另外,權證執行履約時,券商有可能選擇證券給付或現金結算,若券商選擇證券給付,投資人還要另外準備一筆履約價金,以資金使用效率來看不太有效率。
若券商選擇現金結算,則投資人所付的履約手續費(以履約價*行使比例爲基礎進行計算)也較在市場上賣出權證來得多。而認售權證的部份,因多屬歐式權證,僅能到期現金結算,或在市場上賣出,並無法申請履約。
最後權證一哥提醒投資人,不同券商所發行的每檔權證的履約方式可能不太一樣,投資人應先詳閱權證的公開說明書,徹底瞭解遊戲規則後再進行履約的決策,纔不致產生認知上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