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難走變「10大民怨」 中市領先六都拆路霸

臺中市19日開始拆除人行道路霸,還路於民。(圖/取自臺中市政府)

地方中心/臺中報導

人行道難走是臺中「10大民怨」之一,爲改善人行道暢通程度市府領先六都帶頭拆路障,19日將南區兩個位於人行道上的臺電電箱遷移,預計2年內清除全市1155座人行道障礙物市長林佳龍強調,不再讓民衆車爭道,務必把人行道還給人民

「要刮別人的鬍子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林佳龍表示,人行道路障有一部分是政府的公共設施,包括路燈控制箱號誌指示牌公車亭等,或是臺電、中華電信、瓦斯、有線電視及中華郵政公用事業設施,所以市府先帶頭拆除,讓民衆知道市府是「玩真的」。

他說,許多行人被障礙物阻擋去路,被迫與車爭道,也是臺中交通肇事率達國內2倍的原因之一;爲提出治本之道,市府分爲短(半年)、中(1年)、長期(2年)計劃,陸續拆遷廢棄電杆變電箱、消防栓等路霸。

建設局指出,人行道設置物設置完後,行人空間不得小於90公分,對此已進行全市調查,並已於3月初開始試辦仁和路、南平路人行道路障移除計劃,並與相關公共事業單位協調移除路障,同時也與民衆溝通,要求將私人盆栽等設置物移除。

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建設局花2個月時間逐一盤查、拍照列管全市人行道路霸,第一波盤查發現,全市共有1155座公有或公用事業的障礙物,臺電就佔590處,上任已後與臺電開過4次會議協調,透過南平路、仁和路2處試辦計劃的經驗,培養協調機制標準作業流程,未來再此以經驗施做中區及新市政特區的人行道改善,經費分別爲400萬及1000萬元,希望改善市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