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夏將排核廢水入海 食藥署:水產品會是重點檢測項目

食藥署11日公佈,自日本愛知縣輸入的越桔萃取物中,輻射物質「銫-137」和「銫-134+銫-137」均爲每公斤15.7貝克,已勸導業者將產品退運或銷燬,而這也是今年首批檢出微量輻射的日本食品。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今(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依照過往的作業流程,只要微量檢出就會予以公佈,雖未超過規定的每公斤100貝克,就會道德勸說業者退運或銷燬,不過只要是合格產品就受法律保障,可自由輸入、流通,不會統計規勸後的輸入狀況。

另外,日本政府計劃最早將於8月開始,排放福島經過處理過的核廢水,日本政府解釋,這些核廢水已經過濾過,除了氚之外,也除去絕大多數具有放射性的元素。不過,氚是一種很難從水中分離的氫同位素。而處理後的核廢水,將被稀釋到遠低於國際允許的氚含量,然後再排放至太平洋中。

有媒體詢問,食藥署會不會啓動相關檢測?林金富指出,已經跟原能會合作做跨部會機制處理,去年就有開發「氚」的檢驗標準,並可分爲食品中游離,以及和食品結合的,雖目前日方尚未排放,不過已針對日本輸臺食品背景值檢測,目前均未檢出,食藥署將持續監控並建立相關背景值,檢測項目方面,「水產品絕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