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排核廢水!食藥署擬2年抽驗200件水產品 高風險品項曝

日本將排放核廢水,食藥署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已採檢52件日本水產品,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王家瑜攝)

日本政府拍板最快從24日開始排放核廢水,食藥署今天表示,去年第四季以來已採檢52件日本進口水產品,品項包括鯖魚、秋刀魚、海鰻、牡蠣、扇貝、鮭魚、章魚等及海藻類,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目前不會改變對日本水產品的邊境管制措施,今年和明年規劃各抽樣100件,未來如有發現異常,將跨部會啓動因應措施。

食藥署去年已和原能會合作研發食品中氚殘留檢測方式,去年第四季共抽樣25件,今年目前已抽驗27件,品項包括鯖魚、秋刀魚、海鰻、牡蠣、扇貝、鮭魚、章魚等及海藻類,生物氚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MDA)。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這52件檢驗結果將作爲對照組,未來日本開始排放核廢水後,將持續抽驗觀察是否有異常,以及是否啓動因應措施。

食藥署食品管理組副組長鄭維智說明,由於抽樣需要抽到代表性樣本,去年已委託臺大執行計劃,擬定考量因素包括海洋擴散理論、廢水排放口位置、水生物生長習性、捕撈及生物生長型態、食物鏈等,目前採樣品項都是有所本的,希望建立背景資料。

林金富說明,日本水產品生物氚檢驗爲四年期計劃,今年是第2年,規劃抽驗100件,明年也是編列預算至少驗100件;我國已完成背景值監測,如果發現背景值浮動或檢出生物氚,將啓動跨部會討論,是否增加抽驗件數。

澳門宣佈24日起禁止日本十都縣水產進口,我國是否考慮比照?林金富表示「因爲還沒排放,預設的問題沒辦法假設性回答,只能說政府持續監控中。」目前沒有看到日本水產品風險改變,因此將維持正常邊境管制措施。

林金富說明,生物氚的檢驗所需時間較長,且目前歐美國家都沒有訂定生物氚的限值,沒有相關標準,因此不會在邊境列爲準許輸入與否的判斷標準,因此將與廠商價購產品來檢驗,委由原能會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