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學堂訊/小舞者「灰鶺鴒」

圖、文/胡綺萱、楊春吉

榕樹學堂訊】人與自然對話,環境權才能實現;而對話的開始,就是從近處,開始生態調查記錄,瞭解它們後,再來談周遭生態保育,或許纔是根本之道。所以,榕樹學堂以這個原則爲中心,開始了「內湖四期帶狀公園」、「汐止明峰街」、「秀峰之肺」、「內湖高工」、「三民國中」、「八里左岸」、「紅樹林捷運站紅樹林步道」、「高雄燕巢義大醫院」、「高雄燕巢兒二公園」、「建國北路榮星花園」、「寶湖樹木銀行(位於內湖四期帶狀公園前、民權東路6段210巷與206巷間)」、「湖聖公園(位於民權東路6段123巷20弄底)」、「遊美公園(位於民權東路6段210巷143弄)」、「北投公園(含附近的兒童公園、新北投捷運站後方公園)」、「淡水捷運站」、「大湖公園」、「碧湖公園」、「汐止圖書館」、「大安森林公園」、「五股溼地」、「蘆堤溼地」、「關渡自行車道」、「觀山公園」、「桃園八德思源公園(含附近農田)」、「圓山公園」、「長壽公園(位於圓山大飯店後方)」等地區的生態調查及記錄。有關「灰鶺鴒」,也算是一種常見的「冬鳥」,出現在「八里左岸」、「長壽公園(位於圓山大飯店後方)」、「內湖四期帶狀公園」、「大安森林公園」、「五股溼地」、「蘆堤溼地」、「關渡自行車道」、「觀山公園」、「北投公園」等地方,最早是在「北投公園」所發現,因爲常會大幅上下襬動尾羽。看起來在舞蹈,而且其身軀比「雀」還小,所以稱它爲「小舞者」。現在,讓我們來觀賞「小舞者」,美妙的「身姿」。

▲「內湖四期帶狀公園」之「灰鶺鴒」。 (圖/胡綺萱、楊春吉所攝,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長壽公園(位於圓山大飯店後方)」之「灰鶺鴒」。 (圖/胡綺萱、楊春吉所攝,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影片/胡綺萱、楊春吉拍攝。www.youtube.com/watch

灰鶺鴒屬名: 鶺鴒屬 英名:Grey Wagtail 生息狀況:冬、普特徵*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暗褐色至粉褐色。*繁殖羽雄鳥頭至背鼠灰色眉線齶線白色,腰黃綠色;翼、尾羽黑色,尾略長,三級飛羽羽緣及外側尾羽白色。頦至前頸黑色,胸以下鮮黃色,脇黃白色雌鳥眉線較不明顯,頦至前頸白色,有些個體雜有黑色碎斑,胸至上腹黃色較淡,下腹至尾下覆羽黃色。*非繁殖羽頦至前頸白色,腹面黃色淡,脇白色,僅尾下覆羽黃色較濃。*幼鳥似雌鳥,背面偏橄欖綠色,腹面偏白。生態繁殖於歐亞大陸至俄國東北,越冬北非、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印尼。單獨出現於溼地、河口農耕地溪流或山區道路,於地面水邊捕食昆蟲,也會敏捷的飛撲空中飛蟲。於道路活動時,會在人車前面保持一定距離前進,最後再飛返原處。停棲時尾與地面大致成水平,飛行呈波浪狀,剛降落時會大幅上下襬動尾羽。(以上文字出自於廖本興着/臺灣野鳥圖鑑-陸鳥篇/晨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