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順眼,不是孩子差,而是你的能量太低了
真正有能量的父母,容得下孩子的很多種不完美。
如果你和孩子不對付,就別盯着孩子的問題了,先退下來,看看自己是不是心亂了。
作者 | 楓子
曾看過一個親子諮詢案例:
在一次諮詢中,孩子的媽媽去開會了,爸爸先跟諮詢師說了孩子前一天的情況:
昨天晚上吃飯,孩子總是離開桌子,到處溜達;
玩遊戲的時候,一興奮就蹦蹦跳跳,跟他說這樣會影響樓下的人,也不聽;
做了很長時間手工,最後不收拾桌子;
刷牙洗漱已經很晚了,還糾纏着讓我給他講故事。
在爸爸看來,孩子就是個問題孩子:調皮、頑劣、不聽話、不體諒父母。
然而,媽媽工作結束後,跟諮詢師描述的則完全是另外一個版本:
昨天孩子回來很高興,跟媽媽擁抱,說“我好愛你”;
吃飯的時候,確實離開兩三次,但晃悠一下,沒用提醒,自己就回來了,這已經很有進步,以前最多他會離開七八次;
孩子玩遊戲主要在沙發上跳,偶爾一兩次才跳到地上;
做手工的時候,特別投入,狀態很好,做得很細膩,很有美感,做完心滿意足,然後自己主動去刷牙洗漱了;
孩子要聽故事,但我們都沒答應,孩子也沒生氣,就睡覺了,很好說話。
在媽媽的視角下,孩子有愛、聽話、自覺、懂事。
同一個孩子,同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眼裡爲何有這麼大的不同?
心理學上說,人看到的世界,是自己內心的折射。
根據美國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提出的“能量層級”理論,我們可以知道:
能量層級低的父母,內心被焦慮、內耗與煩躁所擠佔,心理能量被消耗不足,所以容易將自己的負能量投射在孩子身上,故而總在挑剔、憤怒。
而能量層級高的父母,精神充實,身心愉悅,因此看待孩子時,態度自然更加寬容與欣賞。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能量狀態,往往決定了他看到一個什麼模樣的孩子。
綜藝《超級育兒師》中,就有一個媽媽,因爲兒子脾氣暴躁,叛逆不聽管教,動輒大喊大叫求助到育兒師詹紅紅。
然而,在與男孩相處時,育兒師卻驚訝地發現,男孩不僅十分有禮貌,還很好說話。
在一番仔細觀察後,育兒師發現,男孩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其實是媽媽。
因爲平常和兒子相處時,媽媽就像一個“幽怨的婦人”,不是在指責兒子不讓人省心,不好好學習,就是在埋怨丈夫不着家,不管事。
天天生活在一個烏雲密佈的環境下,男孩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不管說什麼都會被媽媽罵,所以他纔會豎起全身的刺,去反抗,頂撞。
但當育兒師勸媽媽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媽媽卻委屈地掉下了眼淚。
原來,媽媽因爲學歷不高,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她不希望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纔對兒子高要求,高期待。
她其實也想好好說話,也想溫柔地輔導兒子,可工作了一天的她,要做家務,還要管兒子,實在沒有多餘的能量去穩定情緒,去耐心地引導兒子。
而這位媽媽的現狀,何嘗不是很多父母的縮影?
因爲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就對孩子過高期待,所以才總覺得孩子不夠好、不夠努力,不斷放大問題,如臨大敵。
因爲自身的能量太低,缺乏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足夠的內在力量,所以才一直聚焦在孩子的問題上,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哪哪都是毛病。
家庭教育指導師王傑就曾說過一段話,特別耐人尋味:
同樣是孩子把玩具散落一地,父母若工作不順回到家,會忍不住怒火中燒,對孩子咆哮;
但若是股票漲停、心情很棒的一天,卻反而覺得孩子淘氣地可愛,忍不住給他一個愛的抱抱。
這背後,孩子本身並未改變,改變的是父母的心境與能量。
所以啊,當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順眼時,不妨多想想,真的是孩子滿身問題,還是你只能看到孩子的問題。
曾被評爲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賈容韜,在書中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他兒子在步入高中後,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上網成癮、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羣架、兩度被學校勸退。
那時,他對兒子沒有一點耐心,不是嚴厲責備,就是動手打罵,父子倆天天針尖對麥芒,關係緊張。
後面,兒子更是負氣離家,在網吧呆了兩天兩夜。
無計可施的他,痛苦萬分,一度覺得兒子無可救藥了。
他想過放棄,卻又不甘心,最終經過一番痛苦的反思後,他決定放棄改造兒子,轉而改變自己。
他關閉了工廠,在兒子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每天在陪讀的空餘,就買書,看書,學習,思考。
在兩年的時間裡,他讀了200多本各類書籍,寫下了80餘萬字的讀書筆記和教子心得,這一過程極大地拓寬了他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他的內心能量。
所以他再面對兒子的教育時,思維開始變得積極,心態也變得樂觀。
兒子因考試抄襲同學試卷而被要求家長到校,他從中洞察到的是兒子對優異成績的渴望與上進心。
當兒子沉迷於遊戲世界,他理解那背後是兒子對認可與歸屬感的深切需求。
即便兒子因騎車過快不慎撞到小孩,他也能展現出理解與共情。
最終,在他無條件接納、尊重、鼓勵與認可的氛圍中,兒子不僅戒除了網癮,還勤奮學習,成功考入了重點大學。
正如有句話說的,沒有滿身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
想要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積極向上的孩子,父母一定讓自己保持較高的能量。
父母能量層級越高,才越能全方面的看待孩子,激活孩子內心的能量,給孩子注入溫暖的人生底色。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先有能量後有愛,愛才會變成營養。”
教育孩子,父母千萬不要用你的負能量去擔心,去焦慮,而要用你的正能量去相信,去顯化。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經常保持一個高能量層級呢?
1. 天補:到大自然中汲取能量
把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的陳美齡,曾在書中自述,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爲一些原因,她只能自己一邊忙工作,一邊帶三個小孩。
儘管每日生活充滿疲憊與艱辛,她卻極少向孩子們發火,總是以滿面的笑容和充沛的能量面對他們。
這背後,有一個秘訣:每天回家之前,她會特意在外面先吹吹風,賞賞花,調整好情緒。
馬德里大學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曾聯合研究發現,僅僅是觀看自然景觀,就可以加速緩解焦慮和精神疲勞。
對於父母來說,常常會因爲各種壓力陷入憤怒、焦慮、壓抑等負面情緒當中。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深陷負能量時,不妨在回家前,先到樓下的公園小憩片刻:
看一下日落,聽一下蟬鳴鳥叫,聞一下花草的清香,這樣,一天的疲憊與煩惱都將隨之煙消雲散。
天地自然能量,就是療愈身心最好的良藥。
2. 自補:做讓人感到身心愉悅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身心疲憊不堪時,選擇去睡一覺,或運動片刻,享受一頓美餐,之後不僅身心得以舒展,還能重新充滿能量。
這是因爲,我們的生命能量場又分爲,睡眠能量、運動能量和情緒能量。
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可以補充消耗的能量,爲身體充電;
運動,則可以減輕壓力和焦慮,帶來更好的心情,以及健康的身體;
除此之外,吃一頓美食、閱讀書籍、看電影、逛個街,也是父母們自我充電、重新煥發活力的好方式。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偶爾給自己放個小假,做做那些能讓人感到身心愉悅的事情。
當你心情變好了,內心自然能生出無限動力和能量。
3. 人補:多靠近正能量的人
博主@林嘻嘻在兒子小學的時候,很喜歡和一羣朋友打電話大發牢騷,抱怨訴苦。
結果不僅讓她自己負能量滿滿,也讓兒子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消極悲觀。
後來,她意識到這一錯誤,毅然決然地遠離了這些“負能量夥伴”,轉而向積極樂觀的朋友請教育兒之道,並關注了一些正能量博主,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漸漸地,她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發生了改變,不僅認知水平提升,情緒也更加穩定,能更客觀地理解和對待孩子。
顯然,每個人身上都是帶有能量的。
與負能量的人相處,就會被吸食能量;接近正能量,才能不斷被賦能。
父母要提高能量層級,就要多與高能量的人深交,從而讓自己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
很認同一句話:
父母,是孩子的宿命,你的認知和行爲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消耗孩子的成長能量。
而是用心滋養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較高的能量,從而爲孩子續航,爲家庭揚帆。
點個贊吧,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常爲自己充電,讓自己做一個高能量的人,把陽光種在孩子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