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臨牀研究新範式改善腫瘤診療?專家們這樣說

近10年來,中國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顯著提升。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數據,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癌症患者的5年相對生存率爲30.9%,而到了2019~2021年,這一數據變成了43.7%‌。

這一變化與腫瘤的早篩、多學科團隊方法的採用、精準腫瘤學的實施、新藥開發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但其臨牀應用的創新同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LAURA研究是全球的臨牀研究,瞄準的是一羣過去被遺忘的角落,一羣三期的肺癌病人。這些病人在過去的治療方案,一般是放療、化療。這個研究首次在放化療之後用奧希替尼來做鞏固治療,結果非常地令人敬佩,可以把疾病的復發減少了81%。”12月15日,在2024“人民好醫生•金山茶花計劃”總結交流會上,廣東省人民醫院首席專家、廣東省醫師協會會長吳一龍說。

藥品的臨牀應用研究,不僅能夠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還能夠直接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也對藥品的研發、使用和政策制定產生深遠影響。實際上,中國加大臨牀研究後取得的成果逐漸凸顯。

針對肺癌分型等問題,吳一龍介紹了多種前沿治療方式,包括常見療法,以及針對新適應症、填補空白的創新療法,推動肺癌臨牀實踐的改變和優化,提升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及診斷安全性。據其介紹,在肺癌領域ADRIATIC研究填補了診療領域的空白,它針對最兇險的小細胞肺癌,研究了其首次放療和化療之後,採用度伐利尤單抗進行免疫療法鞏固治療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不僅降低了疾病風險,還提高了總生存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表示,無論是從“0到1”的創新性研究還是從“1到100”的延續性研究,解碼生命科學離不開對創新化、科學化研究範式的探索。

如何通過臨牀研究新範式改善腫瘤診療?樊嘉表示,所有的科學研究都要以臨牀需求爲導向,並融合多種科學研究模式,推動研究成果的臨牀轉化。“具體要關注腫瘤突變性靶點、免疫新靶點藥物的原創性突破、腫瘤微環境中性粒細胞全景特徵等多個專業領域,從基礎科研,到藥物創新,再到臨牀試驗,多維度提升腫瘤診療質效”。

正是因爲這種臨牀應用研究的不斷推進,被視爲猛虎的“乳腺癌”也有可能被治癒。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候任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江澤飛詳細分享了2024年乳腺癌領域臨牀實踐的研究成果。他總結說:“三陰性乳腺癌(TNBC)術前的新輔助免疫治療已經取得顯著進展,所以TNBC將不再單純地依賴於化療,而是將化療作爲基礎治療,並在該基礎上優先選擇有效的化療方案和合理的免疫治療方案,以期顯著提高療效並延長患者生存期,早期的患者可能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