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體:歐洲代替中國,生產迴流是政客們的幻想

來源:環球時報

瑞士《新蘇黎世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歐洲代替中國,生產迴流是政客們的幻想 國際貿易不再順暢,如今中國被(西方)視爲風險。因此,政客們希望企業更多地在歐洲而非亞洲生產關鍵產品。但衆多公司並不這樣考慮。

先是疫情,然後是俄烏衝突,現在是也門胡塞武裝對紅海貨輪的襲擊……此類事件讓(西方)政客懷疑全球分工模式是否依然可靠。(他們覺得)一些生產應被帶回歐洲,這種搬遷被稱爲迴流。此類想法的推動者將東歐視爲中國及東南亞的替代選擇,因爲東歐地區工資相對較低。

儘管(歐洲)政客對迴流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大規模迴流是個虛幻項目。由於多種原因,經理們和投資者仍希望一如既往地從舊大陸走出去。

奧地利兩輪車製造商皮埃爾移動集團就不想減少在亞洲的生產,反而在擴大產能。未來,其在奧地利本土的工廠將專注于越野摩托車和大排量摩托車。而中檔摩托車未來將僅在中國等地生產。該集團財務主管維克托·西格爾表示,特別是在中國,有專門的工業園區,供應商也扎推。該集團也在東歐生產。“保加利亞適合純組裝,”西格爾說,“但那裡尚不存在中國那樣的自行車生產集羣。”東歐國家的製造業比中國便宜一些,但中國的工作質量更高。

匈牙利在(電動汽車)電池生產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歐爾班政府主要通過直接補貼來吸引亞洲製造商,大量資金也流入所需的基礎設施。歐盟委員會希望讓歐盟在電池生產上更加獨立於中國。韓國電池製造商也活躍在匈牙利,但最大的投資是中國公司寧德時代。儘管歐洲擁有“自己的”工廠,但似乎並不能夠不再依賴中國,只是有了更多自由。

一些經理髮現自己陷入兩難境地。他們的薪水取決於公司的短期和中期盈利能力——若生產成本儘可能低,這就會增加。皮埃爾移動集團的西格爾表示,地點的選擇取決於競爭力。(作者丹尼爾·伊姆溫克爾裡德,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