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驥/國產疫苗會是個成功的「進口替代」政策嗎?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APIAA院士

近日國內主要媒體對臺灣高科技業染疫的相關報導如:「漢唐員工確診匡列上百人 臺積電寶山P8廠工地短暫停工」、「苗栗科技廠爆移工羣聚確診 南投啓動企業快篩」、「前置作業來不及 京鼎延後快篩停工日增爲三天」、「京鼎竹南廠停工2天影響產量2~3% Q2營收估維持高檔」,讓人不得不爲臺灣護國神山半導體業擔心;而衛生福利部也於6月7日公佈「防護高科技產業 科技部部署三大科學園區企業施打疫苗規劃」,嚴防疫情擴散。

▲新竹科學園區的「快速篩檢站」。(圖/新竹市府提供)

護國神山不能倒

每個人都會擔心疫情是否會波及臺灣的半導體業,因它是臺灣的主力產業,也是臺灣的股市主力,當然,它在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現今世界經濟嚴重缺晶片時,若臺灣的半導體業因疫情之故而出現斷鏈,則不論是臺灣及世界短期的影響,甚至長期來說,各國政府及廠商,要求臺灣外移以分散風險的壓力都會劇增,這對臺灣來說絕對是不利的;且就經濟而言,也是致命的。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制造廠。(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爾今,大家都關心,疫苗在哪裡?快篩與檢疫在哪裡?就各國過去一年多的防疫經驗來說,保持社交距離與戴口罩雖是基本及必要的,但它實無法有效地防止疫情可能的擴大,這是因爲,老百姓的生活形態百百萬千,有人要上市場、有人要打麻將、有人要去茶室、有人要搭車去打工。

如此一來,非但不是政府一紙禁令或是道德勸說就能達標,其間,若有任何一個破口病毒突破,在百姓沒有疫苗可打、也未普遍施打、也沒有普篩的警覺下,就會快速傳染,而形成重大的防疫破口,如此一來,政府不得不開始實施三級警戒,市場及店家也紛紛拉下鐵門,導致許多傳統產業、小商家及升斗小民們也連帶受損。

由此可見,現今疫情沒有出現「臺灣奇蹟」式的迴轉,且有日趨嚴重的可能性下,百業均受創,百姓皆受害。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確診病患安置院區戶外,等待後送。(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日前,也有許多是否封城政策討論,若萬一情勢惡化到不得不採行時,對於臺灣的經濟就一定是核彈級的傷害,當然,因臺灣自我「斷鏈」所形成的「震波」,也會直接且進一步地衝擊世界許多產業的供應鏈,對臺灣而言,也一定是長期且是無法回覆性(irreversible)的重大傷害。

本文於此,無意討論是否應封城,而是擔心在疫情可能惡化下的嚴重經濟後果。

疫苗爭議 政府始終無合理釋疑

由歐美國家在疫情肆虐後的深刻體驗已知:疫苗是絕對的、必要的,且是最後的防疫手段與對策,因此,國人當然會問:我何時可以打到疫苗?這是國民應有的(憲法)權利,也是政府無可迴避的作爲義務。

現今,政府讓國人及國外政府知道及期待的是,我們的國產疫苗在7月(底)左右就可上市供百姓施打,爲此,日本及美國政府也提供有限的AZ疫苗,惟筆者不知,是否這樣的政策及資訊,會影響到世衛對臺灣疫苗上的分配?臺灣民間和宗教團體捐贈疫苗的申請?衛福部一直不允許如歐美各國般,主動給公民提供篩檢服務?及(或)允許快篩試劑在藥局公開販售?這些民間普遍存在且與自身安全直接相關的疑問,一直沒有得到政府合理的釋疑。

▲接種疫苗。(圖/路透

從政府方面百姓們得到的訊息是,政府已先下單採購「高端」等公司數百萬劑尚未完成二期人體試驗的疫苗,且有中研院院士再直指該疫苗技術的疑問。就經濟及製藥產業的觀點來說,這樣的政策是有很多應檢討的空間與必要的。

就產業政策而言,上述在臺灣所發生的種種事實與現象,就是個經濟學所說的,典型的「進口替代」政策,若以此觀點來檢視,此一進口替代政策是否能成功呢?本文認爲,其答案應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爲時已晚

即若是國產疫苗能達標,完成三期臨牀試驗而能安心上市,但其爲時已晚,臺灣的疫情在可能快速惡化的情況下,臺灣經濟將已嚴重且長期受創。此時,這「進口替代型」的國產疫苗,非但不是及時雨,而是延誤對抗疫情的重大政策失誤,因爲它已完全背離「進口替代」政策的初衷及本質。

▲國產高端疫苗尚未進行三期試驗。(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無法令民衆信服

若是國產疫苗在未做三期臨牀試驗下,就直接給予藥證宣導人民接種疫苗,如此一來,若發生諸如AZ血栓般,或其他任何一種可能意外情況時,則必然有國賠的問題(過去也曾發生過,且仍在訴訟中)。

更重要的是,國人在珍惜自己生命的普遍意識下,連萊豬都強烈反彈,難道真能接受此一尚未被世衛組織正式認證的疫苗?若疑慮未消,或施打不久就發生健康上的疑慮時,它就一定會直接影響國人接種國產疫苗的可能性,若此,則全民施打,期能產生國民羣體免疫的目標將會遙不可及。

倘若,時而冒出的疫情,人民與產業會猶如驚人民與產業會猶如驚弓之鳥般,反而更會長期地干擾臺灣工、商、教育等各行業的正常運作,它會是個誤國的「進口替代」政策。

▲接種疫苗。(圖/記者湯興漢攝)

疫苗能出口嗎?

就一般「進口替代」政策的施行來說,下一階段的政策目標,就應如同韓國成功的汽車工業般,大量出口攻佔國際市場纔對,如此方可不負國人鉅額稅金上的補貼。

藥品來說,它如同民航機般,因事涉當地人民的安全,故各國都有着嚴格的認證機制,也可視爲明目張膽的貿易壁壘與國家保護措施。就一個沒有(國際)三期臨牀實驗的國產疫苗來說,它絕對不能出口。

因此,一個只能「驕其國人」而無法出口賺匯的國產疫苗,就一定是個「揠苗助長」的失敗政策,也是個註定失敗的「進口替代」政策。

輝瑞疫苗。(圖/路透)

如果在國際市場中取得優勢?

另就藥品來說,除了三期臨牀實驗要花費巨資外,國際藥品市場長期爲歐美先進藥廠壟斷的局面是其來有自。而其壟斷的主要利器,就是國際市場行銷,這一部分,它的行銷網絡無可替代,且其開支常較國際三期臨牀實驗更花錢。

簡言之,它是以鉅額的行銷開支,造成其他小藥廠的進入障礙,也可說是國際大藥廠間,另一種在研發上、行銷上的競武 (arms race),因此,許多新藥的開發,在勉強完成三期臨牀後,常是以賣斷或是授權的方式,讓世界級的大藥廠作全球行銷。

爲此,我們只要看看日本很強的製藥業,這次在疫情上的表現及在全球製藥業中的份額,就可知其一、二。因此,如今在世界歐、美、中合格的新冠疫苗已大量產銷及人道贈送的情況下 (如迄今世衛現已認可至少有:莫德納(Moderna),輝瑞(Pfizer)/BNT、嬌生(J&J)、諾瓦斯克斯(Novavax)、AZ、南韓SKBio、和國藥(Sinopharm)等疫苗),臺灣的國產疫苗是否能打入這已十分擁擠的國際市場?

是否仍能與上述疫苗混打,用以「搭售」一下?相信不論是政府決策者或是相關業者,應心裡有數纔對。若此,強推未合格三期驗證的國產疫苗,將會是個根本無法打開外銷市場的、失敗的「進口替代」政策。

▲Novavax新冠疫苗。(圖/路透)

結語

在以上闡述的諸多不成功因素下,政府現今強推國產疫苗的「進口替代」政策,很可能也會出現「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困局,且會直接導致臺灣經濟及升斗百姓們生活上的不安;此外,也很可能會直接損及臺灣相關的護國神山,而成爲世界經濟的「麻煩製造者」,如此一來,它將加速臺灣相關產業的外移與產業空洞化,必對臺灣有大害。

若說國產疫苗是個如彩虹般美麗,其亦猶如是張「彩券」般,讓人有無限的遐想與期待的話,那麼,臺灣的服務業、商業、傳產、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及日夜努力工作拼經濟的士農工商百姓們,就是臺灣現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扁擔」。

孫中山先生曾語重心長地比喻道,愚昧的挑夫在路上撿到張「彩券」後,就相信自己一定可中大獎、發大財,隨即天真且率性地扔掉了自己多年賴以維生的「扁擔」;對照臺灣現今的抗疫的實景,這則寓言,竟正不幸地應驗在臺灣!且是臺灣防疫最前線的現在進行式!

熱門點閱》

► 疫情下心聲》確診了會怎麼樣嗎?平靜的日常離我遠去

► 疫情下心聲》遠距教學突如其來 師長、學生兵慌馬亂

疫調可以隱瞞但病毒不會!透過污水監測有效防疫(葉庭育黃韻如、鄭如韻

苦苓/小孩精力旺盛大人無法擋?困居家中可以這麼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