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 國際板債券元月發行量破2,400億

國際債市2021年有好的開始。金管會25日公佈,今年元月國際板共有25檔債券發行,發行量85.31億美元(即約新臺幣2,423億元),是近八個月來的新高發行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49%,證期分析,主要是美元利率維持低檔,吸引債券發行人來臺發行;其次就是有墨西哥政府來臺發行其首檔主權債券,30億美元;第三就是有壽險資金等買盤支撐。

同時,2020年國際板債市共提前贖回159檔債券,金額高達458.48億美元,即有近新臺幣1.33兆元的債券被提前贖回,造成國際板債券流通量一度下跌1,677億美元,壽險公司手中的債券亦被大量贖回,投資經常性收益率下跌。

但2020年不少發行者是贖回債券後,會發行新的債券,且利率低檔,亦有新的發行者趁低利率發新的債券籌資,加上壽險公司急着回補債券部位,去年共有195檔國際板債券發行,發行金額601.5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加上今年1月再新發行85億多美元,到1月底國際板債券流通檔數上升到675檔,流通餘額1,855.2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過去持有國際板債券逾8成的壽險業,在金管會設下國際板加計國外投資不逾資金65.25%,且國際板債券去年大量贖回後,今年1月底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部位約4兆718億元,約只佔流通金額的77%左右,比率明顯下降。

所幸今年預估會提前贖回的的債券明顯減少,元月僅6檔債券、11.82億美元的債券被贖回,比去年同期檔數及金額都少逾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