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真的變韭菜 外資終結連5賣轉買334億 掃貨這10檔

臺股大跌,外資卻狂掃貨買股。(圖/中時資料照)

受到美國科技股重挫、本土疫情急升溫等利空因素,臺股上週12 日盤中一度重挫逾 1400 點,創下史上最大跌點,雖上週五收漲超過150點,但隨着臺灣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連續3日破百例,臺股週一(17日)再度重挫,收跌473.2點或2.99%、報在15,353.89點,摜破半年線支撐點,成交金額4,802億元新臺幣。不過,外資終結連5賣,轉買334.17億元,並買超近幾個月被散戶青睞的友達、中鋼陽明

三大法人17日合計買超324.39億元,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 買超334.17億元,投信買超10.15億元,自營商合計賣超19.92億元。

據證交所統計,14日違約交割金額從前2日9000萬元,暴增至3.16億元,創下新高紀錄,並以陽明違約交割金額最高,達1.03億元,長榮違約交割金額3526萬元,中鴻3934萬元。由於航運、原物料股在3月下旬飆漲,這也使得常被戲稱是「韭菜」的臺股散戶大舉涌入股市,當衝比重屢次突破4成,甚至電子股的成交比重都掉至4成5之下,顯見臺股過熱程度來到史無前例的高點。然而,臺股幾日下來暴跌,市場出現多殺多慘劇,導致許多散戶爲了逃命,或是當衝來不及補繳資金、未能沖銷熱門標的包括貨櫃三雄陽明、長榮以及萬海,甚至是鋼鐵股的中鋼、中鴻都出現股價大幅回檔的態勢

此外,外資上週臺股連續失守萬七、萬六關卡以來,買賣超幅度看不出來有恐慌性出逃的情況,新臺幣匯價表現,17日收在終場收在28.042元兌1美元,貶值3分,成交金額放大到17.85億美元。匯銀主管認爲,目前還沒有看到外資大量匯出的情況。

從外資買超來看,前10大買進個股,由高至低分別爲:友達、中鋼、長榮、羣創、開發金、華航、長榮航、聯電華新中信金。友達遭買超超過80萬張,中鋼則是超過80萬張,長榮、羣創以及開發金都被買超40萬張以上,華航、長榮航以及聯電也有超過20萬張的買超量

外資賣超前10大個股,由高至低分別爲:集盛廣達、彰銀、 緯創榮成寶成、臺灣高鐵永豐金、慧洋-KY、國喬。前10大個股賣超量,均未超過萬張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