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貨上網 幸福敲門
山貨上網 幸福敲門
在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一幢緊鄰315省道的電商大樓裡,工作人員不停地敲擊着鍵盤,噼啪作響。門前快遞公司的車輛來來往往,山茶油、茶葉等本地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短短10多年間,這個曾經無集體經濟、無集體資產、無土地資源的下山搬遷“三無村”,搖身一變成爲年交易額超兩億元的“淘寶村”。
清泉村是江山市最大的下山搬遷安置新村。2008年,這個剛建成的移民村匯聚了1000多戶4211人,涉及山區13個鄉鎮78個行政村。由於村民的土地、山林都留在遷出地,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當時的常住人口不到1500人。”村黨委書記吳香華說。
2014年,清泉村投入300多萬元,建起佔地2000平方米的5層大樓。當時,以互聯網爲依託的電子商務正在江山悄然興起。“我們村民的土地大多數位於高海拔的大山,種出來的農產品質量特別好。”吳香華意識到,藉助互聯網,或許能讓農民和土地建立新的聯結。於是,村裡決定把這幢大樓出租發展電子商務。通過招商,10多家電商企業相繼入駐,並形成了獼猴桃、高山茶葉等塊狀特色經濟。
村民劉小軍回到老家,流轉了50畝林地,種起了高山茶葉。“現在我一年收入有20多萬元,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他說。
住在城郊,種在山裡,賣在網上,越來越多的村民回到老家從事種植。村民王京霞是一名都市白領,她從杭州回到老家,承包2000多畝山林,種植油茶、薄荷等農產品,並從中提取原料做美容護膚產品,去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
山貨上網,讓農戶變“新農商”。村民們想學電子商務,鄉村振興講堂就根據大家的需求安排課程。走進電商大樓,直播廳、培訓教室等一應俱全,村內外羣衆從事電商所需的配套服務,這裡均能“一條龍”提供。
發展電商,激活了一個移民村。令吳香華高興的是,如今,清泉村90%的村民都回到村裡。據統計,全村有2000多人從事與互聯網有關的農產品種植、銷售、服務工作,去年交易額超過兩億元。眼下,他正忙着爲佔地30畝的清泉數字經濟創業園尋找合作主體,“招商順利的話,預計3年內將投入使用,屆時電商規模會迎來更大發展。”吳香華說。(記者 梅玲玲 錢潔瑗 市委報道組 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