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水道博物館神秘鐵柱 當地耆老解密
臺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中有根神秘的柱子,其實是二戰時的空襲警報器架子。(劉秀芬攝)
吳子中(右)表示,柱子是空襲警報器架子。(臺南市文化局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臺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中有根神秘的柱子,園方翻遍文獻資料查不出柱子究竟是什麼用途;在訪問當地耆老吳子中後,才得知這是二戰時的空襲警報器架子,文化局表示,水道園區中還有很多值得探訪的景點,將逐步訪問耆老做口述歷史,不但做爲紀錄傳承,也豐富景點的旅遊資訊。
水道博物館興建於1912年,臺灣總督府以重力排水方式建設臺南水道,1922年完工使用,1982年功成身退,2005年被指定爲國定古蹟,2011年起臺南市政府開始進行古蹟修復,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佔地20公頃新園區成爲遊客遊憩新景點。
臺南市文化局表示,除了博物館區快濾池室、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等國定古蹟及濱野彌四郎碑座,園區還有難得一見的豐富林相,園區的草坪區日據時曾是9洞的高爾夫球場,因爲伏見宮博義王於1933年7月造訪此處,此處也被稱爲「宮之森高爾夫球場」。
此外,在快濾筒室有一神秘鐵柱,園方想要進行維護,但查遍資料不得而知,因此求助於園區舊員工,輾轉找到當地耆老吳子中,證實鐵柱是爲架設空襲警報器所用,柱身頂端的扣環,是爲了將柱子固定於地面。
吳子中回憶說,二戰時山上區總共架設了兩座空襲警報器,一座在園區,另一座在山上派出所,記憶中遇過兩次空襲轟炸,第1次轟炸時落下3顆炸彈,落在山上國中、山上派出所及水道博物館內,第2次炸彈沿着送出唧筒室牆垣落下,因爲沒有爆炸而在牆上留下了痕跡。
文化局表示,除了探訪耆老爲園區景物留下文字紀錄,近來陸續會有幾個計劃,例如請廠商以AR技術,重現園區被拆掉的煙囪場景,或是透過歷史爬梳整理,讓水道博物館在國定古蹟建築外,展現更豐富的文化歷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