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追查盜墓 追出一座博物館

國寶重器武王樽。(取自微博@GiaVincent)

6月25日,山西公安機關舉行打擊文物犯罪追繳文物第二次移交儀式,這些文物中的精品,將作爲山西青銅博物館陳展主體。(中新社

山西太原,即將開館的「山西青銅博物館」,是一座極爲特殊的博物館,不僅因爲它陳列的許多文物都是2千多年前商代的「國寶重器」,更奇特的是,這其中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還有另外一重「身分」,追繳回的被盜文物。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目前發現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5萬餘處,但文物富集也伴生盜墓罪惡

晉南打擊文物犯罪

一名打擊文物犯罪30多年的老刑警,回憶晉南地區盜墓的歷史盛況。1970、80年代,晉南盜墓日漸猖獗,流行着「要想富,去挖墓」等順口溜。當時在一些村子「一戶抓一個有冤枉的,隔一戶抓一個就有漏網的」。

這個罪惡的行當中,代表者就是綽號「侯百萬」、「郭千萬」、「鄭億萬」的侯林山郭秉霖鄭曉林等。他們勾結了廣州等地文物販子,從三兩成羣、鼠竊狗盜地盜挖古墓、倒販走私文物,十年間發展成盜購銷一條龍的犯罪集團,他們還和境外文物犯罪分子相互勾結,大肆盜販國家文物。

他們在晉南一帶及周邊省、市長期從事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致使數以萬計的文物遭到破壞。自1985年發現盜掘古墓以來,晉國遺址只要是公開發表過資料地方全部被他們鑽探,內有制器玉器的古墓,全部被他們洗劫一空。

涉案文物逾2.5萬件

山西省1995年開展一場晉南打擊文物犯罪,晉南「侯百萬」、「郭千萬」成員紛紛落網。侯林山、郭秉霖等多名首犯主犯被執行死刑。曾使得港澳臺及海外中國文物的價格一度猛漲。但「鄭億萬」的侯金髮,成爲漏網之魚,之後他重操舊業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對於研究商代墓葬的形制結構葬俗墓道功能與等級關係提供了極好的資料,對於認識晚商文化區域類型、商王朝西部勢力範圍變遷和國家政治地理結構等課題具有重要意義。可是5座大墓中只有1座沒有被盜。控制酒務頭墓地的頭目正是侯金髮。2016年6月,侯金髮落網。

截至目前,山西公安機關已累計破獲文物犯罪案件89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88人,打掉文物犯罪團伙171個,追繳涉案文物2萬5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9件、二級文物266件、三級文物1008件。這些文物,正是山西青銅博物館的陳展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