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十強城市穩中有變:滬京深領跑 重慶坐穩第四
主要經濟大市的上半年“成績單”已全部出爐。整體來看,GDP十強城市及位次與去年同期完全一致,但內部正在發生值得關注的變化,包括經濟增速產生分化,增長動力出現失衡等。
根據各地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上半年內地GDP十強城市依次爲: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
從經濟增速來看,十強城市的GDP實際增速(同比,下同)有一半高於全國(5.0%),分別爲蘇州(6.2%)、重慶(6.1%)、深圳(5.9%)、北京(5.4%)、武漢(5.3%)。
第一財經記者計算髮現,十強城市的GDP名義增速則有8個高於全國(4.0%),只有2個低於全國。名義增速最快的是深圳(6.2%),增速超過5%的還有北京(5.7%)、杭州5.6%、重慶(5.5%)和蘇州(5.3%)。名義增速低於全國的南京只有3.5%,廣州更是隻有1.2%。
由上可知,北京、深圳、重慶、蘇州、武漢5市的GDP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雙雙跑贏全國,廣州、南京2市的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則同時低於全國。同時,十強城市中有6個的GDP實際增速高於名義增速。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天騁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城市的GDP實際增速普遍高於名義增速,下一步需從更宏觀的角度解決通縮隱憂,鼓勵最終消費。
滬京深繼續領跑,重慶坐穩第四
十強城市中,上海、北京和深圳繼續保持前三,GDP分別達22345.59億元、21791.30億元和17302.22億元。
其中,北京和深圳的半年GDP同比增量超過了1000億元,分別爲1170億元和1004.62億元。上海在去年增量達2040.86億元的高基數情況下,今年增量有所回調,增長955.42億元。總體來看,滬京深三市在GDP總量和增量上均持續領跑全國。
重慶上半年GDP首次超過1.5萬億元,達15138.24億元,經濟總量再次超過廣州(14297.66億元),坐穩全國第四。今年上半年,重慶GDP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92.29億元,而廣州同期增量僅166.97億元,二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到了超過600億元。不過,由於重慶的總面積是廣州的11倍左右,經濟密度顯然遠低於廣州。
作爲傳統工業大市,今年上半年,廣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8%,低於全國6.8個百分點,對整體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三大支柱產業中,汽車製造業生產持續承壓,實現增加值下降16.4%;電子產品製造業、石油化工製造業分別增長8.1%和4.0%。
此外,上半年廣州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低於全國1.9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1.55億元,同比零增長,低於全國3.7個百分點;外貿出口3117.8億元,下降4.1%,增速低於全國11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全面失速。
相比之下,重慶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5倍,帶動重慶汽車產量重返全國城市第一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84.88億元,增長3.9%;出口2358.8億元,增長2.8%,三項數據也均優於廣州。
十強城市中另一個增速較低的城市南京,則被身前第九名的武漢進一步拉大了差距。上半年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07.42億元,比武漢(9975.19億元)少了1367.77億元,同時,比身後第十一名的寧波(8207.9億元)僅多399.52億元,南京的前十之位並不穩當。而武漢與第八名的杭州(10137億元)相差只有161.81億元,坐九望八並非不可能。
深蘇競速,工業和外貿是利器
如前所述,上半年,深圳和蘇州分別是十強城市中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最高的城市。細看兩地成績單可以發現,工業和外貿是兩地共同的增長“加速器”。
上半年深圳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0%。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83.3%、37.6%、29.1%。
一位區域經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是深圳經濟最重要的“基本盤”,上半年在外部環境變化不定、競爭壓力增大等各種挑戰下,深圳經濟依然維持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較高增速,工業發展形勢穩定厥功至偉。
“基本盤”穩定直接強化了投資信心。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高於全國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49.2%。
今年以來,深圳外貿持續猛增,繼前4個月進出口總額拿下2015年以來首次內地城市冠軍後,上半年數據進一步鞏固了這一位置,實現進出口總值2.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長31.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增長34.9%,亦爲歷史同期新高;進口7924.5億元,增長26.5%。
“最強地級市”蘇州同樣勢頭強勁,上半年GDP實際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和江蘇省1.2、0.4個百分點。去年蘇州經濟總量雖然位居全國第六,但4.6%的實際增速在26座萬億GDP城市中名列倒數第三。今年以來,蘇州強勢迴歸,一季度GDP增速在26座萬億GDP城市中高居第一。
上半年,蘇州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行業產值增長面達62.9%,比去年同期提高8.6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28.1億元,增長5.0%,其中工業投資1023.4億元,增長12.9%。消費表現尤其亮眼,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02.9億元,同比增長7.4%,大幅超過全國3.7個百分點。
外貿方面,上半年蘇州實現進出口總額12316.9億元,增長9.2%。其中出口7632.2億元,增長9.9%;進口4684.7億元,增長7.9%。金屬製品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出口分別增長14.5%、20.9%、44.4%,側面反映出當地持續發力的外貿調結構初見成效。
工業拉動作用明顯,服務業現回調
工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對GDP的拉昇起到核心引擎作用。上半年GDP十強城市的經濟表現與其工業表現高度相關。
北京、深圳、重慶、蘇州、武漢5市的GDP實際和名義增速均跑贏全國,得益於工業的高增速。
對此,鄭天騁認爲,總體來看,現時我國主要大城市工業經濟發展同時面臨傳統工業領域承壓和新質生產力工業領域快速發展的正向及負向兩種趨勢。以工業增速最快的深圳爲例,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高速發展,上半年深圳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0%,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83.3%、37.6%、29.1%。
而傳統制造業強市廣州則面臨着轉型困難。作爲廣州最大的支柱產業,汽車製造業生產持續承壓,實現增加值下降16.4%。鄭天騁認爲,未來,預計廣州將在這方面持續承壓,亟需通過更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轉型升級。
在服務業方面,上半年,GDP十強城市的服務業增速普遍低於去年同期。增速最快的是重慶和上海,增速爲5.8%,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0.8個百分點和減少了2.4個百分點。此外,北京、成都、杭州、武漢和蘇州的服務業增速高於全國(4.6%),分別爲5.4%、5.1%、5.0%、4.9%和4.7%,但比去年同期分別低了1.2、0.5、4.3、3、0.6和0.5個百分點。南京的服務業增速跟全國持平,深圳、廣州的增速低於全國,分別只有3.5%和2.8%。
鄭天騁對記者分析,這主要與市場信心不足有關。一些服務業大類內的關鍵行業比如房地產行業承壓較大。不過生產性服務業及高技術服務業依然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上半年,上海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4%;北京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4%;廣州和武漢科學研究和科學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22.5%和9.7%,都是可圈可點的表現。
“三駕馬車”兩強一弱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上半年GDP十強城市呈現兩強一弱的失衡態勢,其中投資和外貿出口整體較好,消費則相對疲軟。
表現最爲亮眼的是出口數據。其中,深圳表現尤爲突出,上半年無論是出口總額、出口增速、出口增量及進出口總額均爲十強城市第一位,半年出口增量超過3500億元。此外,蘇州、武漢的出口增速分別達9.9%和9.8%。
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表現良好。上半年,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有10.2%、9.6%和8.9%,分別比全國平均的3.9%高了6.3、5.5和5個百分點。此外,蘇州、成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表明我國投資正在向核心城市聚攏的趨勢。
消費數據則整體疲軟,GDP十強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普遍放緩。鄭天騁分析認爲,目前消費疲軟依然是阻礙我國GDP更快發展的重要因素。下一步,應持續推進以促進消費爲目的的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