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惠臺55項」要吸臺商 滬臺辦:更多臺企將在陸上市!

上海市臺辦發佈《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施辦法》。(圖/上海市臺辦,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上海市臺辦6月1日發佈「55項惠臺措施」,爲臺資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扶持、研發投入、知識產權保護等協助。上海市臺辦發言人王立新表示,《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共有55條,其中有28條措施涉及努力爲臺資企業在上海投資及經濟合作領域給予與本市企業同等待遇,另外有27條措施涉及逐步爲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王立新指出,上海發展臺商臺企不能缺席。《實施辦法》首次明確將促進臺資企業參與到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包括支持臺企在滬設立總部金融機構營運中心、採購中心、物流中心,「這些措施將爲更多臺企臺胞來滬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將有助於臺資企業在上海簡化審批手續,降低經營成本轉型升級。歡迎臺胞臺企一同建設上海,共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上海市臺辦副巡視員李偉

上海市臺辦副巡視員李偉指出,上海目前累計批准臺商投資企業12488家,約佔整個外資項目數的13.57%;吸引合同臺資395億美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臺資企業已經達到七家,未來還會有更多臺灣優質企業將選擇在大陸上市。」

李偉進一步表示,2015年11月1日,大陸首部體現惠及臺灣同胞投資權益地方性法規《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權益保護規定》正式實施,「上海已經成爲兩岸經貿、文化往來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臺灣同胞投資、生活的重要聚集地。」

上海臺協會李政宏2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也對「55項惠臺措施」發表看法,他說,上海市端出滿滿的「政策牛肉」,讓臺商感到「揪甘心」,也讓惠臺政策不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但開放臺商參與重大建設,也有明確的權責單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鼓勵年輕人趁年輕時趕緊搶佔灘頭堡,否將錯失21世紀出人頭地的機會。」

▼鴻海富士康即將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