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中院、上海知產法院發佈商業秘密案件情況:多因人才流動引發糾紛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4月17日報道:4月17日,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三中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以下簡稱上海知產法院)共同發佈2015-2023年商業秘密案件審判情況和典型案例。

據通報,2015-2023年,上海三中院共受理商業秘密刑事案件13件,其中一審案件9件、二審案件4件。上海知產法院共受理商業秘密民事案件265件(含合同案件7件),其中一審案件179件、二審案件57件、其他案件29件;受理商業秘密行政案件1件。從歷年收案情況來看,商業秘密案件雖然在知識產權案件中佔比不高,但整體仍呈穩中有升的態勢。

據悉,上海三中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的案件多涉及芯片、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領域,所涉企業均爲高新技術領域經營者,所涉自然人則多在覈心技術崗位或者高級管理崗位任職,且學歷普遍較高。

從案件起因看,多因人才流動引發糾紛。商業秘密民事案件中,因員工在工作期間掌握或者接觸到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離職後在同行業領域就業、創業時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而引發糾紛231件,佔比高達89.53%。商業秘密刑事案件均因人才流動而引發。

從涉案金額看,訴訟標的或者犯罪金額較高。上海知產法院受理的侵害商業秘密民事案件中,訴訟標的超過1000萬元的有34件,約佔13%;超過億元的有2件,最高標的額達1.9億元。同時期上海三中院受理的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中,犯罪金額超過250萬元的有8件,最高達4000餘萬元。

從侵權方式看,利用網絡技術逐漸成爲主要手段。隨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企業選擇將商業秘密存儲於局域網甚至互聯網中,由於防護體系不健全,導致商業秘密被竊取的方式越來越多表現爲非法下載電子數據、通過信息網絡傳輸信息等。

對於實踐中發現的商業秘密管理和保護能力有待加強、商業秘密保護與促進人才流動平衡機制有待完善、涉訴後當事人訴訟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上海三中院、上海知產法院提出三點建議:健全企業管理機制,提升商業秘密保護的自主性與體系性;重視人才流動合規,推動勞動者自由擇業保障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平衡發展;創建“點線面”社會共治平臺,實現商業秘密保護的聚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