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兩岸融冰契機 創造新共識(許智超)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1日表示,已致函臺灣民航主管機關,提出恢復兩岸航線正常營運的建議。圖爲中國國際航空班機。(陳麒全攝)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兩岸由於突發性的疫情與常態化的政治因素,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隨即宣佈,縮減兩岸直航大陸的61個航點,藉此降低人員往來的衍生性風險和衝擊,僅餘北京、上海、成都與廈門4航點,至今已歷經3年,與此同時小三通與海運直航盡皆暫時中斷,對於長期往來雙邊的臺商、臺干與臺生而言造成極大的不便,同時也潛在降低兩岸交流與對話的直接性模式與通道,間接升溫和助長了兩岸關係的冷對抗情勢。

海峽兩岸在疫情爆發前,空運客運直航大陸已經發展到61個航點,每週約飛行達890個航班,海運客運直航更有數條航線,包含「福建廈門—臺中、高雄與基隆」、「福建平潭—臺北港、臺中港」和「浙江玉環大麥嶼—基隆」與其他專案包船形式的往來(每週共計10餘個航次左右),民生需求的往來造就了兩岸海空客運的蓬勃發展。然而2020年以後種種因素所致影響了一般民衆的出入往來,如今疫情逐漸撥雲見日的此刻,陸方首先遞出航點恢復的和平橄欖枝,對於新的一年兩岸交流的和平發展,無疑釋放試探性的積極意義。

本月1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表聲明,呼籲兩岸的航點能夠儘快恢復,隨後國臺辦也表示主管部門已透過《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正式致函我方優先考慮恢復16個臺灣民衆較爲需要的航點。蔡英文總統則於「2023大陸臺商春節聯誼活動」表示願意在理性、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開兩岸對話,此舉或可視爲我方對於兩岸關係恢復往日交流的正面迴應,對此觀察政府宣佈小三通在「金馬地區民衆春節交通專案」結束後推動客運常態化,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表示民航局已收到恢復航點建議,「增加航點建議也不是隻有16個」,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今年將吸引包含100萬大陸旅客來臺,經濟部長王美花期許大陸疫情儘快結束助益臺灣出口等等,即可得知執政黨在九合一選舉失利與疫情因素漸遠後緩步轉向的態勢。

執政黨近來轉向的方式、幅度與速度是否符合國人期待,以及兩岸關係是否能夠順利融冰發展,具體仍取決於雙邊的實際作法,才能彰顯海峽兩岸對於恢復和平交流的誠意。儘管目前兩岸在政治基礎上尚缺乏有效共識,然而普羅大衆關注的議題與切身的感受,纔是疫情結束後雙邊執政者必須聚焦與改變的重點課題。換言之政治基礎的共識或可在臺面上暫且擱置,民生需求則是臺陸雙方在臺面下能夠積極取得的嶄新「潛在性共識」,包含我方儘速評估小三通「納入臺商、臺灣本島陸配、臺生等」、兩岸空運與海運直航逐步恢復疫前規模,陸方亦須着眼軍機艦擾臺造成的負面效應與觀感,以及疫情資訊的透明化發佈和說明,新的一年兩岸關係才能確實走向常態交流與和平發展。(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