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評共軍蟒蛇戰略 對臺封鎖非唯一選項(陸文浩)

颱風過後,海軍司令唐華指出共軍蟒蛇戰略後,亞太地區第一島鏈態勢圖。(圖/作者陸文浩繪製)

10月1至3日共軍機艦受到「山陀兒」颱風由西太平洋轉檯灣南部北上影響,連三日我國防部未發現共軍機艦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5日一早公佈,4日共機13架次及共艦3艘次開始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活動。據信近日共軍東部戰區將依平均每月4次執行「聯合戰備警巡」,於天候適宜時進行。

10月4日我國內各大報大肆揭露,英文《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10月3日刊登,日前專訪我海軍司令唐華訪問時稱,解放軍在賴清德政府上臺後,實施「蟒蛇戰略」,以施壓臺灣。解放軍已準備好,「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封鎖臺灣」。其實共軍封鎖臺灣能力,已在2022年美衆議院議長訪臺並拜訪時任總統蔡英文、並在2023年蔡總統出訪巴拉圭後過境美國與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公開會晤,前後美臺急踩大陸政治紅線,引發共軍東部戰區突破一甲子不跨越海峽中線的政治默契,共艦抵達共軍2022年公佈在臺灣周邊海域禁航區域長期部署等共軍各類型行動展現。

媒體批露後,許多青鳥等,大罵海軍司令唐華自曝其短應該下臺。但熟知運作,海軍司令接受國際媒體受訪,絕對有高層授權,且談話內容都經過綿密嚴整。海軍司令首訪後,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院回覆:國防部都有因應方式。近年隨着大陸軍科技術快躍提升,共軍機艦等在臺灣周邊海空域示形「蟒蛇戰略」則是向美日等軍事同盟軍事威懾。

首先,查閱與爬梳上世紀解放軍相關軍事理論研究單位,汗牛充棟的共軍對臺作戰相關文獻。

依據大陸「聯合戰役」揭示兩個本質特徵,兩個以上軍種或兩個以上國家軍隊的戰役力量共同進行,達成統一的戰役企圖。分爲陸軍、空軍聯合戰役,海軍、空軍聯合戰役和陸軍、海軍、空軍聯合戰役。登陸戰役、抗登陸戰役、空降戰役和防空戰役等都屬聯合戰役。

再者,隨着戰略性彈道飛彈與戰術性飛彈、以及遠程火箭砲最大射程,已能從福建沿海打擊到臺灣西岸。因此,我方受國際媒體訪問的高層,應爲統籌性者,而非單一軍種領導。

而大陸軍方在研究美軍早期「沙漠風暴行動」,由戰區司令官籌劃,利用陸海空、航太和特種作戰部隊等進行聯合作戰,其實就是聯合戰役的例子。然大陸針對上述各類型組合之聯合戰役模式,衍伸以各軍兵種聯合訓練、聯合一體化火力打擊等進行驗證。

去(2023)年11月20日筆者就針對〈習近平到底打不打臺灣〉一文指出,近幾年共軍武力犯臺的議題,許多國外軍事、專家與學者預測時機,可能落在包括2023年底、2024、2025、2026、2027、2030年、甚至2035年。對此,美國總統拜登於去年11月15至17日在舊金山舉行的APEC會議期間進行「拜習會」中,詢問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27、2035年是否早已經籌劃攻臺行動。習近平回覆軍方未有此案提出,此話一出令大衆無法相信;習也呼籲美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筆者,也多次提出共軍武力犯臺是條件問題,也就是涉及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中,臺灣宣佈獨立、臺灣發生內亂、外國勢力干涉等。那到底誰在搧風點火、誰在討打?共軍又該怎麼打?一直是令人好奇。

其次,近年許多專家學者均認爲共軍對臺作戰,多數以「封鎖」爲主要。但真的共軍對臺作戰還有其他選項?答案是:有的。

上世紀,大陸軍事專家與學者,多數認爲解放軍針對大型島嶼作戰有二種,一是封、二是打。通過宣佈海上和空中封鎖區,採取海空或火箭軍的威懾性行動,封鎖敵與外界聯繫,達到封鎖目的。另一是通過殲滅敵海空軍兵力,使敵喪失封鎖能力,則爲打。但到底是「先封后打」、「先打後封」、「封打一起」、還是其他?

檢視從2022年8月初裴洛西訪臺後,解放軍公佈六個演習禁航區,明顯就是「先封后打」。但後續隨着共軍海空佈局,就是活動於前者六項區域,以及共軍不公佈禁航區、大陸海軍作戰艦部署於臺灣周邊海域最爲明顯等,逐漸改變有「先打」跡象。爲何有「先打」,其內部也探討,在不失機先。

如果,未來大陸海空軍空中載具,尤其是作戰兵力,如殲擊機、蘇愷戰機、轟-6等,不在僅限於臺海當面福建空域、臺灣海峽中線爲主、其次臺灣西南、第三爲臺灣北部空域(海峽中線北段入口處、及支援釣魚臺附近海警船隊)。而常態由大陸福建北或南段出海往臺灣東部空域、不進入我24浬,進行全區域繞臺之空軍「戰備警巡」、亦或海空「聯合戰備警巡」任務。

後者,將使我空防比現偶有共軍無人機繞行臺灣東部空域更加嚴峻,而非唯獨我海軍守海疆長時間消耗人力與船艦裝備妥善率。

再者,蔡英文執政期間共軍派遣轟-6機羣執行繞臺至臺灣東部空域,以及聯合空中聯演各種組合模式,均比賴清德上任後兩岸敵意螺旋嚴峻。僅較差異大者爲今年9月份共軍火箭軍發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至太平洋以震懾美日等軍事同盟近年積極圍堵大陸在第一島鏈內。

最後,從海軍司令唐華所稱,絕對是從我海軍每日面對共艦的視角誠實所言。其實,面對共軍對臺作戰,它是一個全面性,網羅東部戰區陸、海、空、火箭軍等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甚至中共中央軍委會聯合指揮部還會納入南部戰區與北部戰區部分軍兵種參與。

故實,《經濟學人》要訪問正確的對象,從我國防部聯合情監偵的視角,應該是情報次長室次長或助理次長等最爲貼切。或者,從國防整體應爲國防部長、再者作戰視角爲參謀總長等,更具說服力。

而《經濟學人》指出,數據顯示中共軍機跨越臺海中線次數,從今年1月的36次,增加5倍到8月的193次。對此,筆者提醒,夏季臺灣周邊海空域通常天候與海況佳,是共軍演訓的好時機;秋冬季,天候海象逐漸變差,演訓次數會減少。如要看變化,可以今年與去年同期相較,並在前後期觀察當時的區域環境、兩岸、中美臺三邊關係等因素、變化,較爲客觀。

各國演習實兵驗證前,皆有演習想定計劃。這想定計劃起由,均與近期國內外政軍環境情況,並結合國家軍事戰略予以推演。然大陸現今軍科技術與軍事實力,已達亞洲第一。其戰略對手,已經提升以美國爲對象再也不韜光養晦。

依現在大陸軍事實力,遠程打擊臺灣絕對有能力,但是要將兩個軍兵種結合進行聯合作戰,甚至東部戰區主戰思維,東部戰區聯合指揮中心要統籌陸海空火箭軍、航天信息與聯勤保障等支援部隊進行聯合作戰,從近兩年多觀察,除了海空聯合戰備警巡外,其餘皆在各別演練與多方面嘗試組合演訓。

加上,單一東部戰區各軍兵種部隊與機艦多番輪替至臺灣周邊海空域,進行演練都需要時間與重複性,且發動一場聯合戰役並非如電玩般單純,其複雜性高出甚多。

因此,我方切勿單一聽信美方軍工複合體等關係與研究單位,每年每一段時間釋放出,共軍那一年要對臺動武。丟棄自我先天優勢的判斷與分析能力反而要向西方取經。從近期我軍方單位,能勇敢向軍火商說不的勇氣殊值民衆支持外,政府更要堅定與持續致力「國防自主」以保戰事發生之際,我能有自恃後勤保障能量。相對地,唐華海軍司令也不要輕忽臺灣民衆會因爲國軍公佈太多共軍在臺灣周邊海空域或對臺作戰訊息,而民心動搖。反而,一堆軍方高層要思考,如何解決軍方基層人力不足的窘境。

(作者爲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中華經略國防協會研究員、文化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