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搜的北大數學大神,爲什麼走到哪都拎着礦泉水瓶?他的同學還爆料:他喜歡去別人宿舍看水錶、電錶

昨天,“北大數學大神手提饅頭礦泉水接受採訪”衝上熱搜。

視頻裡,一名男生胳肢窩裡夾着礦泉水,手裡提着饅頭,淡定地接受採訪。質樸的形象後面,其實隱藏着“數學大神”的身份,他就是北京大學畢業生、現在北大任教的韋東奕。

韋東奕癡迷數學,高中時參加第49屆和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別獲得滿分冠軍,順利被保送到北京大學,被網友同學們稱爲超脫外物的“韋神”。

網上介紹“韋神”的文章有很多。他是山東人,1991年出生,父母都是山東建築大學的教授父親是數學教授。

家裡有很多關於數學的書,淺顯的或難懂的。上小學時,韋東奕就時常隨手拿來讀,讀關於數學的書是他的消遣方式之一。小學一年級時,他讀到一本名爲《華羅庚數學學校》的書,從此真正喜歡上數學。韋東奕說,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特別之處,書中都是難度很大的數學題,他卻從解出第一道數學題開始,體會到一種與衆不同的樂趣。就這樣一步步走上數學之路。

橙柿互動記者聯繫上兩位和他同學院的北大畢業生,現在都在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當數學競賽教練

老師是2015級北大數學學院研究生,和韋東奕的導師不是同一位,但是因爲有些研究課題交叉,曾經和韋東奕一起上過幾次課。

“這真是位大神。拿過兩屆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這是非常難的。他走到哪裡,都喜歡拎着一個礦泉水瓶,冬天也是如此。有一次在食堂吃飯,我對面有個空位,他坐在我對面。回去之後,我和同學說實在太幸運了,和韋神一個桌上吃飯了。”

肖老師比韋東奕低一級,晚一年入校,但是兩人之前就已經有了交集。

“他高一、高二進過兩次國際集訓隊,2008年,韋神在高一時,以集訓隊第三名的成績入選國家隊。第二年他高二,在武鋼三中參加集訓隊選拔,8場考試全部滿分。我當時是高一,跟着旁聽。”肖老師說。

“北大幾萬學生走在校園裡,你能一眼就認出韋神,因爲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拎着一個1.5L的礦泉水瓶,健步如飛。瓶子裡是接的學校提供的溫開水,聽說有人問過他原因,回答是環保。

“他是個很自律的人,經常看到他在食堂裡吃着饅頭,菜是豆腐等,比較清淡。他的成績很好,一年獎學金是超十萬的,但生活樸素,衣服穿得簡單,吃得也簡單。

“和同學相處,他很隨和,你問他問題,從來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次我聽他做講座,和平時在校園碰到的他非常不一樣,講臺上很有氣場,神采奕奕。

“要說天才的不同之處,他喜歡去別人的宿舍裡看水錶電錶。我們朋友見面可能從今天中午吃了啥開始聊起,他不太善於言辭,也不會拿個數學題去找別人,所以就去看水錶、電錶等,這可能是他與他人交流的方式之一。”

肖老師說:“韋神從北大畢業後,就在北大工作,跟着田剛院士做研究,沒有出國深造。北大很包容,也很看重他,這些年發表了二十多篇論文,許多論文發表在國際頂刊上。”

北大數學系畢業生韓京俊,和“韋神”相識十多年,曾寫過一篇文章介紹他,裡面有很多有趣的細節,讓我們得以更進一步認識這位大神(摘選)——

韋神與競賽界其他高手的與衆不同點在於,他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在此之前是個不出世的天才,許多解題方法都是自創的,往往比標準解答更簡潔,被譽爲“韋方法”。

2008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難度最大的是壓軸的平面幾何題,而韋神的方法居然是純代數的,解答長達4頁。韋神也不負衆望獲得了2008年IMO的滿分金牌,那年全世界僅三個滿分,韋神一出世即站上了世界之巔。

韋東奕(後排左起第二)

一年後的韋神,囊獲了他參加的所有比賽的滿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國家集訓隊測試,IMO。他是國家集訓隊測試歷史上迄今爲止唯一一個滿分,也是2009年IMO全世界僅有的兩個滿分之一。

韋神本科畢業後,留在北大的國際數學中心,師從田剛院士繼續數學學習、研究之路。

僅用時三年半,他就獲得了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從2015年8月至今,韋神已完成25篇學術論文(數據來源自arXiv),多數文章已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上。

在這光鮮的背後,韋神付出的艱辛與汗水也是常人難以體會的。博士期間,我曾有幸與韋神在同一片屋檐下學習數學,韋神的刻苦及對數學的喜愛與專注令我自嘆不如。

相關新聞

北大助教手提饅頭礦泉水火了:是數學天才 父母是大學老師

拿着饅頭和桶裝水接受採訪,這位北大“數學大神”有多牛?(來源:original)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韋東奕手提饅頭、礦泉水接受採訪的視頻走紅網絡,並被網友稱爲北大“掃地僧”。

5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山東建築大學多名教職工處獲悉,韋東奕父母均是山東建築大學的老師,其父親韋忠禮生前曾任山東建築大學理學院副院長,還曾兼任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數學會理事。

“韋忠禮在數學領域很有建樹,我們以前經常聽說他們爺倆的事蹟,有時候父子倆沒事幹了,就會打趣說,‘來,我們做道數學題’,這也成爲我們同事間的一段佳話。遺憾的是,幾年前,韋忠禮老師去世了。”山東建築大學一職工這樣告訴澎湃新聞。

“我是北京大學數學系(20)10級本科生、(20)14級研究生,現在是北大數學系老師,我就是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參加高中數學聯賽得了山東省第一名,還得過數學奧林匹克金牌,之後保送北大。”近日,韋東奕手提饅頭、礦泉水接受某平臺採訪時表示。

“加油,歡迎來到北京大學,我也不會說別的。”衣着樸素,甚至有點不修邊幅的韋東奕靦腆地這樣推介北京大學。

老師稱其“似陳景潤

韋東奕在數學方面的潛力很早就被發現。

2008年7月21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結束的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16歲的山東師大附中高一男生以滿分獲得金牌,這個男生就是韋東奕。

據《齊魯晚報》當時報道,韋東奕描述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場景: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大的考場裡,競賽進行兩天,每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半,選手要在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完成3道大題。韋東奕因6道大題全部做對而獲得滿分。

入選國際奧數國家隊時,韋東奕經歷了層層殘酷的淘汰。2007年10月中旬,全國聯賽選出40人;2008年1月中旬,奧數冬令營哈爾濱舉行,兩天的考試選出30人入選集訓隊;從3月15日至4月2日,經過前後8次大小考試後,只剩下6人入選國家隊,韋東奕當時以第三名的成績拿到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

上述報道還稱,韋東奕被老師評價爲“天分和行爲都頗似陳景潤”的數學才子,他對數學的癡迷顯然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說,家裡有很多關於數學的書,淺顯的或難懂的,上小學時,他就時常隨手拿來讀,讀關於數學的書是他消遣的一種方式。

小學一年級時,韋東奕讀到一本名爲《華羅庚數學學校》的書,從此真正喜歡上數學。韋東奕說,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特別之處,書中都是難度很大的數學題,他卻從解出第一道數學題開始,體會到一種與衆不同的樂趣。

“韋東奕之所以癡迷於數學,與其父親有很大關係。”上述山東建築大學職工稱。

公開信息顯示,韋東奕的父親韋忠禮出生於1963年8月16日,是浙江東陽人,經過本碩連讀後於1989年在山東大學數學系獲碩士學位。

碩士畢業後,韋忠禮進入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山東建築大學的前身)工作,1993年被選爲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校級學術骨幹培養對象,1996年被破格晉升爲副教授,1998年被選爲全國優秀教師,1998年破格晉升爲教授。

2008年,韋東奕獲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來源:齊魯晚報

“富有潛力的青年學者”

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後,韋東奕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預錄取,並於2010年正式成爲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生。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網站信息顯示,韋東奕2014年在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2018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這也意味着,他只用了八年就完成了本碩博的全部課程。

2017年12月到2019年11月期間,韋東奕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是一所由國家出資建設的數學研究機構,辦公區坐落於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是該中心主任,中心致力於數學學科的前沿問題研究、培養新一代世界級數學家,爲促進數學思想和成果的交流提供平臺。

2019年底,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士馮仁杰、博士後韋東奕與田剛合作的論文“Small gaps of GOE”獲世界頂級數學期刊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GAFA)接受並在線發表。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網站文章介紹稱,“韋東奕爲數學中心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是偏微分方程、幾何分析等,擁有非常強的數學分析和計算能力,已在國際著名數學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是富有潛力的青年學者。”

2019年12月至今,韋東奕是北京大學助理教授。

北大老師手拎饅頭受訪上熱搜!別笑,他是來自濟南的數學天才,哈佛曾爲他“放棄原則”

近日,北大一名男子接受街頭採訪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他頭髮凌亂,笑容靦腆,手裡拿着一瓶礦泉水,外加三個饅頭,說話的表達方式也很簡單,說自己不會說別的,只想給今年高考的學子說一句“歡迎來到北京大學”。

男子不修邊幅的形象,給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這質樸的形象背後,卻隱藏着一個數學系大神!

據悉,這位大神名叫韋東奕。

他癡迷於研究數學,高中就讀於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後被保送至北京大學 ,爲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2014級博士生,曾獲第49屆、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滿分、金牌第一名。

韋東奕如今是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在北大數學系上,有關於他的簡單介紹:

2014年獲得了北大學士學位,

2018年獲得了北大博士學位,

2017到2019年,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士後,2019年12月之後留校,擔任助理教授。

韋東奕在數學上的傳奇令人稱道,網友紛紛稱之爲稱爲“韋神”。

在一篇介紹北大數院的文章中,稱他爲“瘋人院教主”——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北大數院。其招生代碼爲10001,號稱“第一學府第一院系”,被譽爲“北大四大瘋人院”之首,之所以被譽爲“瘋人院”,是指課業重、考試難度大、牛人云集。

正如該院學生所說:在北大數院,要麼你有虐待別人的實力,要不你有承受別人血虐的韌性和忍耐力,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韋東奕,人稱“韋教主”,北大的數學學神 ,本碩博連讀,在2017年到2019年在北大讀博士後,如今是北大的助理教授,研究員。

在15歲入選數學奧賽國家集訓隊集訓,他在數學方面的強大,令隊友、教練歎服。韋東奕創造了24道題完成了23道半的紀錄,唯一沒解出的那半道題目,隊友更是全軍覆沒。

在2013年的“丘成桐數學競賽”中,韋東奕的表現更是讓考官們難忘。

在決賽中,韋東奕毫不費力地斬獲了華羅庚金獎、陳省身金獎、林家翹金獎、許寶𫘧金獎、個人全能金獎以及周煒良銀獎。 這意味着他以一己之力,碾壓了北大的主要對手清華和中科大。

江湖上流傳着海外名校的“搶人”傳說。哈佛給出了一系列令人心動的優待,甚至願意爲了韋東奕打破校規 ——只要韋東奕願意來哈佛讀書,可以直接免掉英語考試。

然而都被他拒絕了,這位大神堅持在國內讀博,後來他在北京國際數學交流中心(北大副校長田剛牽頭成立的數學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

韋東奕入讀大學後,逐漸從競賽界的傳說,成爲了數院乃至北大的傳說。

據說大一剛開學不久,有一次習題課由韋東奕講課,他講完後,沒聽懂的大家請教授再講一遍,

教授卻微微一笑說: “不行,我也沒聽懂…”

另據說有一學期,韋東奕擔任某門課的助教,老師笑着向同學們介紹韋神“這是你們這學期的助教,如果你們有不會的習題可以問我,如果我不會可以問助教,如果連助教都不會,那估計就是題目錯了。”

韋東奕解題的許多方法都是自創的,比標準答案還要簡潔的多,被譽爲“韋方法”,還流傳有“韋東奕不等式”。

據稱,韋東奕不等式是韋東奕“玩” Jacobi橢圓函數後得到的副產品,那一年他上高二。

這位“韋神”是山東人

韋東奕生於1991年,父母是山東建築大學的教授,父親是數學系教授,韋東奕從小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008年,韋東奕曾經接受過齊魯晚報的採訪,當時只有16歲的他,已經足以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8年8月,山師大附中校門口,剛剛返回濟南的韋東奕(紅衣)在展示金牌。 記者 周青先 攝影

他衣着樸素、沉默寡言,習慣性的動作是兩隻手緩慢地在空中游走,像是在構建某個模型,這是韋東奕留給記者的最初印象。

2008年7月21日(當地時間)在西班牙馬德里結束的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這名16歲的山東師大附中高一男生以滿分獲得金牌,讓人驚歎。這個被老師評價爲“天分和行爲都頗似陳景潤” 的數學才子,究竟是怎樣一個孩子?

14歲備戰國際奧數賽

對於多數人來說,“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個神秘的概念,韋東奕描述了競賽的場景: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多名選手坐在一個大的考場裡,競賽進行兩天,每天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半,選手要在4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完成3道大題。韋東奕因6道大題全部做對而獲得滿分。

韋東奕的教練、山師大附中張永華老師說,競賽時有一道難題,國家隊的教練花了3個小時才做出來,而韋東奕只花了兩個小時。韋東奕14歲讀初二時,表現出了與衆不同的數學天分 ,通過介紹被張永華老師發現,提前加入山師附中的奧數訓練隊訓練,一年後他從初中免試直接升入山師附中。

張永華老師說,他固然是一個有着敏銳數學思維、極具天分的學生,同時也付出了持之以恆的努力。入選國際奧數國家隊時,他經歷了層層殘酷的淘汰。去年10月中旬,全國聯賽選出40人;今年1月中旬,奧數冬令營在哈爾濱舉行,兩天的考試選出30人入選集訓隊;從3月15日至4月2日,經過前後8次大小考試後,只剩下6人入選國家隊,韋東奕以第三名的成績拿到國際奧數競賽的入場券。

讀數學書是一種消遣

“與其他參加奧數學習的學生相比,他對數學的喜愛到了癡迷的程度。” 張永華老師說,這也恰恰能夠回答,爲何在10年學生生涯中,他能持之以恆鑽研數學,最終收穫金牌。

韋東奕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任教於山東建築大學,父親是數學教授。韋東奕對數學的癡迷顯然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說,家裡有很多關於數學的書,淺顯的或難懂的,上小學時,他就時常隨手拿來讀,讀關於數學的書是他消遣的一種方式。

小學一年級時,韋東奕讀到一本名爲《華羅庚數學學校》的書,從此真正喜歡上數學。 韋東奕說,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特別之處,書中都是難度很大的數學題,他卻從解出第一道數學題開始,體會到一種與衆不同的樂趣。

做多少題才能拿到國際奧數競賽金牌?韋東奕說,他真正做的題其實並不多,“想”的題卻很多,能想明白的題目他就不做了。對韋東奕來說,做題或許還不是最大的滿足,他說,他常常自己出題,提出問題,再長時間冥想尋找答案,一一攻破它們。

已被北大預錄取

如今,韋東奕已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預錄取,搞數學研究仍然是他未來的目標和樂趣。他說,雖然已經沒有了高考的壓力,但自己的語文等科目還很弱,還要繼續學習,補上落下的課。

現在雖然老師已不要求他完成數學作業,但他會把每道題的步驟寫得清清楚楚。飯桌上,韋東奕還時常捧着數學書研讀,在集訓隊時,如果被一道難題難住,他逢人就問,不論認識與否,直到弄明白爲止。

“人際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是韋東奕需要彌補的,老師也打算通過讓他當班幹部,讓他多與同學交往,培養其他愛好。” 張永華老師認爲,數學大師和數學家是不同的,前者除了科研能力,還需要優秀的人品、健全的性格和有質量的生活,他希望韋東奕成爲前者。

“另類”的數學才子

採訪期間,韋東奕總是低着頭,最常做的動作是兩隻手緩慢地在空中游走像是在構建某個模型。 面對記者,他表現得有些寡言,常常話鋒出人意料地一轉,接着表述另外一件事,但發生過的事情甚至具體到日期、分鐘,他都記得十分清楚。

韋東奕的媽媽在電話中對記者說,他從喜歡數學到今天獲獎,都是順其自然的結果,他其實是個很平凡的孩子,學習和生活上都有很多弱項,比如語文和英語科目較弱。張永華老師說,在去哈爾濱集訓前,韋東奕從未使用過手機。

生活在追隨潮流、時尚、個性的“90後”一代中間,韋東奕明顯有些另類。韋東奕說,他從不上網玩遊戲,偶爾上網也是爲了找題做,也不喜歡籃球、足球,偶爾看看新聞聯播等電視節目。在西班牙的國際奧數競賽結束後,領隊獎勵他在當地旅遊兩天。但他說:“我不喜歡旅遊,從早到晚在外面,時間長,太累了。”

多年的同學岑昊評價說,韋東弈對數學極其敏感,邏輯思維很強,但事事都愛“卡”邏輯。有同學問他數學題時,他會熱心講解,除此之外,不太主動與同學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