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院:商業服務業景氣 升勢加速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指出,就部門別的成長趨勢變動,不論是支出面或生產面,實際值抑或循環趨勢值,都可以清楚發現景氣動能「由外需轉成內需,由生產轉成消費」。

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分析,住宿餐飲業受到疫情衝擊較大,疫後復甦也較快。行業實質GDP於去年9月見底,景氣循環指數爲93.1,接着不斷加速回升,去年10月首先重返長期趨勢值100之上,今年7月循環指數已高達112,景氣呈現疫情後快速復甦現象。

另外,商研院觀察,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兩個指標的景氣循環趨勢上升,增勢又加強。其中,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趨勢於去年11月觸底,景氣循環指數爲98.5;開始反轉回升後,增勢加速,循環趨勢指數到今年7月回到長期循環趨勢值100以上,爲100.3,顯示商業服務業的就業已擴張。商研院表示,這意味着商業服務業的勞動力需求方殷。

至於其他子指標,例如批發及零售業、不動產及住宅服務業,這兩項雖然還在下降,所幸降勢已明顯趨緩。此外,還在下降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因爲運輸及倉儲業實質GDP、商業服務業僱員淨進入率,兩個指標上升速度都在加強之中,阻緩了領先指標綜合指數的下降。

惟,許添財提醒,「消費強、生產弱」的結構轉換應是短期現象。臺灣內需市場狹小、資源有限,成長模式受到侷限,且陷於長期「低度均衡」。一旦投資停頓,影響國際競爭力與生產力的提高,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國民消費的能力都會受到衝擊而陷入惡性循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