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院:臺灣服務業景氣大翻轉 復甦力道強勁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Commerc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商研院CDRI」)5日發表最新「臺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預測臺灣服務業景氣循環「大翻轉」,已於去年4月觸底,目前復甦力道強勁!

商研院表示,本景氣循環綜合指數系統根據主計總處公佈最新去年Q4及修正前期間GDP數據分析預測臺灣服務業景氣循環「大翻轉」,已於去年4月出現底谷,預測期間到今年7月將持續復甦。

商研院指出,去年(2020)臺灣全體GDP成長了3.11%。以支出別分,主要是淨輸出成長了20.1%,貢獻了2.69%的經濟成長,佔總貢獻度的86.5%。其餘政府投資成長7.3%,貢獻度0.2%;政府消費成長2.61%,貢獻度0.35%;民間投資成長3.23%,貢獻度0.6%;民間消費負成長2.37%,貢獻度負1.2%。

產業別來看,主要是工業成長6.11%,貢獻度2.18%(高佔總貢獻度的七成);服務業成長1.18%,貢獻度0.74%;農業成長1.33%,成長率比服務業高了些,貢獻度0.02%。

商研院分析,從長期觀察,臺灣三級產業結構,服務業佔比從高峰2001年的68.78%,一路下滑至2020年的60.3%。同期間,工業佔比從29.37 %提高到37.87%。這種在先進國家發展經驗看來無疑是「反結構優化」的趨勢深值探討,對數位經濟時代新服務業的升級轉型再提升期待則難掩隱憂。

從受僱員工來看,商研院指出,過去20年服務業GDP成長速度製造業形成反差,但服務業就業人數卻比製造業增加得更快,成爲服務業低薪化主要原因。也因生產力的限制而使服務業的人力需求受到限制,服務業低薪化也影響就業意願機會,服務業人力供需循環向下,形成服務業發展的惡性循環。服務業改革與轉型成爲突破經濟長期低度均衡陷阱之不二法門。

商研院認爲,此次疫情對服務業就業產生衝擊,但疫情也產生低接觸經濟另類的就業型態與機會,宜善加運用,進行數位經濟與宅經濟相關的勞動與就業市場改革,創造在家上班與斜槓人生的新工作與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