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走遍50國 窺看女人的房間

彭怡平希望藉由打開「女人房間」,重新思索世界女性空間關係。(圖/商業週刊攝影孔繁毅

文/錢麗安

房間,是最私密的空間,有人終其一生不曾邀請任何人進入自己的房間,藝術家彭怡平卻邀請大家「用300分鐘,凝視女性的空間」。

透過不同國度女性對於空間的想法與生命故事,呈現女性在擁有自己的空間下的思考與反省,進而產生行動,改變身爲女人而被決定的命運,創造出全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與生命樣貌。而這也是臺北當代藝術館實驗空間十餘年來第一次推出以臺灣女性創作者爲主的個展

1929年,英國小說家吳爾芙於《自己的房間》一書寫下「女性若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自此被女性主義者奉爲圭臬,80幾年過去了,今天的女性是否擁有比過去更開闊、自由揮灑的空間?

橫跨歷史、攝影、電影戲劇文學創作,也長年關注世界女性議題的藝術家彭怡平說,第一次讀到吳爾芙這段話時不僅讓她留下深刻印象,更激起她從書房出走,在20多年裡跑遍大半個地球,走訪50餘國、敲開200多個女人的房間,與不同國族、歷史文化、宗教信仰與階級的女性展開私密的空間對話,探訪父權政治與女人當家的空間結構與權力關係變化。這次的展覽就是精華濃縮版,彭怡平從中挑出38個故事,結合影像文本、戲劇裝置、互動對話等實驗手法,呈現當代世界女人的房間。

她以圓爲概念,透過攝影的運鏡形式,切割、串聯起「世界女人的房間」、「臺灣女人的房間」以及「我的房間」三個展場,從世界出發,慢慢回到臺灣,最終迴歸到創作者的空間與思索原點,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帶出空間之於女性的象徵與意義

從世界回溯臺灣解讀女性空間的意義

彭怡平還試圖挑戰「用一張照片呈現近200年的攝影歷史」,藉此向1839年誕生的攝影致敬。她以燈箱的玻璃象徵早年攝影所用的玻璃板,利用數位光學技術,將色光紅綠藍三原色與印刷青紅黃黑四種顏色,加以分離與合成,讓影像不斷產生變化,挑戰新世代攝影美學的可能性。

後窗」則是取材自電影導演希區考克電影《後窗》,並融入彭怡平於巴黎女子公寓住宿的經驗,讓24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在其最鍾愛的角落做最喜歡的事情,並透過攝影廣角望遠與標準鏡頭,呈現長達11分鐘的裝置劇場

同時她也在此空間做一個實驗,邀請民衆進入現場的攝影棚,與她聊聊對於空間、生活與夢想,並同步透過特殊裝置投影到大銀幕,呈現出看似公開,但又自在而私密的對談

「創作的源頭在哪?我如何成爲今天的我?」彭怡平用「自己的房間」來回答,並向吳爾芙等帶給她思想啓蒙的女性致意。如牆上佈滿世界各地、在各自領域奮鬥卓然有成的女性照片與名字,吳爾芙、西蒙波娃、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和女權主義者蘇珊桑塔格、作家莒哈絲、革命志士秋瑾等,讓大家更深入瞭解她們的故事以及對世界的貢獻。

「其實,無論男性女性都需要自己的空間。」彭怡平說,她希望以凝視女性的房間爲出發點,促使大家共同思考臺灣當代乃至於全世界女性的共同命運,進而擴至每一個人的獨立空間權。

【 更多報導

日本玩,一半字都看得懂!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

想兼差快學這招!他是Uber司機,沒載客卻半年賺進296萬

一個補教名師的告白:寧可小孩成績爛,別送孩子去補習班

如果每個月都能存1萬元,最快●年可以不必再工作

A型流感肆虐》吃維他命C不如多漱口!耳鼻喉科醫師教你3招預防感冒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