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機構推社區家園 身心障者也可以自立生活與社區共融

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社區家園成員阿維(右一)爲參觀者介紹家園環境。(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工作人員(左三)至社區家園與服務對象討論安排休閒活動。(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全國各地身障機構人員代表參加CRPD進階工作坊。(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提供/劉秀芬臺南傳真)

心智障礙青年跟一般成人一樣,長大了就需要有自立生活的規畫,臺南市德蘭啓智中心爲讓身障者自立與融合社區,長期辦理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目前有4個社區家園,也支持5戶家庭於自宅居住、2位獨立居住者;服務對象小芳說,住在家裡會與阿公吵架,住在家園心情比較好,室友還會提醒吃藥。

德蘭啓智中心表示,臺灣約9成的心智障礙成人是住在家裡,其餘主要是住在啓智機構中,以全日型機構爲主,約1萬多人;2004年起政府開始發展社區居住方案,讓智能障礙者有較爲正常化且更好的生活品質,然因推廣不易,目前方案數量不多,僅服務約500多人。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爲落實CRPD身心障礙權利公約第19條精神,今年以工作坊方式於北中南東各地培力身障機構提供社區居住服務,並且提升機構人員之專業知能,4日及5日於德蘭啓智中心辦理「我想去外面住!」CRPD進階工作坊,有50名來自臺灣各地的身心障礙福利團體代表參加。

臺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理事長陳貞如表示,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各地推展遇到的困境各有不同,大城市人口密集區面臨的是租屋不易,鄉下地區要克服的是身心障礙者往來工作與住宿或出遊交通問題,德蘭17年長期提供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各種實作經驗十分值得有意提供服務的機構參考。

住在社區家園的德蘭青年現場也分享心得,阿銘說,住在社區家園有專人輔導,可以享有自己的空間,可彈性安排作息,邀朋友來玩也沒問題。也有青年表示,家園裡有同伴不孤單,雖然跟家人住在一起很好,不過還是希望自己自主生活,晚上在自己的房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看書、滑手機,或只是單純放鬆休息。

德蘭目前除了有4個社區家園,也支持5戶家庭於自宅居住、2位獨立居住者,以及20多位服務對象,總計近50人在社區中生活。爲了與社區和樂相處,新遷入家園時都會舉辦睦鄰茶會,生日慶祝活動也會邀鄰居參加,青年們進出社區也學會與鄰居打招呼交流,達到獨立生活又融入社區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