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共善、共好 中市力推福利社區認證

臺中市社會局長廖靜芝9日在市政會議進行「幸福城市,社區進行式—福利社區認證」專案報告。(馮惠宜攝)

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社區發展,輔導社區發掘自身優勢與資源,依各地特色、需求多元發展,去年(2023)首度辦理福利社區認證,有63個社區申請,30個社區認證通過;臺中市社會局長廖靜芝今(9日)在市政會議進行專案報告,市長盧秀燕表示,要社區共善、共好,透過社區組織運作會更有效益。

廖靜芝以「幸福城市:社區進行式—福利社區認證」爲題做專案報告,他指出,臺中市去年首度辦理福利社區認證,30個經過認證的福利社區中,北屯區三光社區發展協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人力,除成立社工隊訪視自己社區的獨居老人,更秉持互助互惠精神,服務擴及鄰近社區,發掘北屯其他社區獨居老人的需求外,也結合扶輪社辦理兒少夏令營。

而豐原區鐮村社區發展協會除成立社區關懷據點,持續招募志工外,更依據當地爺爺奶奶的夢想,爲他們舉辦「高年級大學生圓夢計劃」,與弘光科技大學合作,讓爺爺奶奶穿上學士服;另因應喜歡吃饅頭的社區長輩,特別製作「不脹氣的饅頭」,同時開發別具一格的在地特色美食,如玫瑰鹽、竹葉鹽、竹筍奶昔等,持續創新研發新的農產品,藉以吸引遊客造訪社區旅遊消費。

此外,梧棲區下寮社區發展協會除了自己的社區外,另結合周邊3個社區,共同推動旗艦社區團隊計劃,培養社區自治、公民參與,致力於推動海口腔文化,社區街景保留漁業特色,展現臺中獨特的在地風情,也舉辦許多婦女培力課程,邀請在地耆老教導婦女及青年學習手工編織藺草製品等,希望透過傳統技藝的傳承,營造社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