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解讀大陸在馬習二會釋放的三大訊息
「馬習二會」在衆所矚目下終於登場。綜觀來看,此次馬習二會過程,大陸當局釋放出三大訊息:和平解決仍是對臺主軸、求同存異是對臺策略、反介入、反獨是對臺底線。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準總統賴清德公佈內閣人事的10日下午,臺灣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馬習二會」,在衆所矚目下終於登場。儘管馬英九已不具任何黨、公職,因而馬習二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臺灣仍應正確掌握陸方思維,並依此擬定相關政策,以避免誤判造成戰略失策。綜觀來看,此次馬習二會過程,大陸當局釋放出三大訊息:
首先,和平解決仍是對臺主軸。此次的馬習二會,陸方並未選擇具特定政治意涵的臺灣廳,而是在習近平外事接見最常使用的東大廳舉辦,此舉不但展現習近平對臺政策的自信,亦顯示了大陸當局的對臺戰略定力。
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不但兩岸官方溝通管道戛然而止,過去熱絡的兩岸民間交流亦呈現斷崖式降溫、乃至冰封。2018年以來,美國啓動對大陸貿易戰、科技戰後,面臨政治與經濟雙重擠壓的大陸民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在這樣的情境下,臺灣部分官員與名嘴,基於僵固意識形態,對大陸政治體制、經濟,乃至社會文化,不分青紅皁白、不分是非對錯的一味批評嘲諷,致使大陸民間反臺、仇臺情緒屢被激盪。也就是說,臺灣「逢中必反」的極端言論,已將多數大陸民衆推到臺灣的對立面,以致大陸民衆對當局的對臺懷柔越來越不以爲然,甚至認爲大陸應透過軍事手段解決臺灣問題。
然而,從兩岸關係低盪以來的一系列事件觀察,大陸官方不但極力避免民間反臺情緒氾濫,並持續推動以「惠、通、情」爲主的兩岸融合發展策略。亦即在大陸鷹派聲浪已至臨界點的此刻,習近平透過邀請馬英九的赴陸與會面,一方面緩和近年來大陸民衆對臺灣升高的敵意,更重要的是,傳達大陸當局仍希望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思路。
其次,求同存異是對臺策略。檢視馬習各自的發言,兩方最大的共識是共同訴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最大的共同盼望是兩岸和平發展。就是說,陸方認爲並希望,兩岸可透過民族、文化的「求同」,以創造兩岸對話的契機,進而解決兩岸存在的制度歧異。
事實上,和過去相較,二十大後的中共領導班子可說是最「知臺」、「懂臺」的團隊。習近平自1985年起,即在福建廈門、寧德、福州等地任職長達17年,2002年再赴浙江、上海擔任一把手。由於這些地方都是臺商投資重鎮,因此習近平與臺商、臺籍人士有相當深入的交流交往。且多位現任中共高層都有豐富的涉臺事務經驗,例如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都曾訪臺;國務院總理李強曾主政的浙江、江蘇、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希曾主政的廣東,都是對臺交流大省市,因此對臺灣並不陌生。換言之,中共高層不但知臺懂臺,多年來參與涉臺事務,相信累積了不少友臺的情感基礎。因而,習馬二會中,可看出大陸當局釋放出以情感爲訴求的「求同」企圖。
最後,反介入、反獨是對臺底線。衆所周知,臺海兩岸關係多受制於美中之間的角力。對大陸當局來說,臺灣問題不但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因此,大陸任何領導人都不可能對臺灣的分離主義有任何妥協。
與此同時,美國基於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不斷加大對大陸的圍堵打壓,但也已意識到與陸脫鉤的不切實際。因此,從去年11月舊金山APEC拜習會後,基於無法與陸脫鉤的現實考量下,美國除了再次確定競爭、合作、對抗的對陸政策,並展開與大陸的新一輪博弈。然而,基於反介入、反獨的對臺底線,大陸當局必定會窮盡洪荒之力,讓臺灣成爲美中必須管控的分歧,甚至進一步讓臺灣成爲中美交易的籌碼。
上述大陸當局透過馬習二會所釋放的三大訊息,可說是大陸當局重申的對臺底線和紅線。如果和平是臺灣最高、且唯一的利益,基於國際現實,隨着大陸的逐漸崛起與國際地緣政治情勢的發展,臺灣與大陸談判的籌碼正不斷減少。因此,面對大陸,臺灣最好的策略,是揚棄過去八年對陸的無知與恐懼,自信地以巧實力,透過交流交往累積更多互信,求同存異擴大並深化陸方對臺灣的善意,爲臺灣的生存發展創造更有利空間。
520後臺灣新執政團隊即將上任,賴政府是否能審時度勢,抓住此機遇,以辯證思維發揮主體能動性,讓馬習二會不但成爲兩岸良性互動的開始,甚至成爲兩岸和平共存的槓桿?相信這將是全民最大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