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釋放改革訊息

對於新一屆大陸領導層上臺後的第一個三中全會,市場給予了極大的期待。據大陸媒體分析,本屆三中全會的改革將聚焦在價格財稅金融行政土地戶籍領域,將是全方位的改革。

將是全方位的改革。

根據中央已放出的改革信號,財稅體制、金融、新型城鎮化、土地制度改革、行政體制方面的改革是確定的。但改革是一個逐漸推進的過程,這些方面不僅是三中全會的改革重點,也是大陸未來幾十年發展着力點。

城鎮化將以人爲

長期以來,大陸城鎮化都落後於工業化,而工業化道路已經由中期走向後期,發展的動力在減弱。爲增加內需以拉動經濟發展,離不開城鎮化的改革。十八大以來,大陸決策者一直在提新型城鎮化,李克強總理博士論文就以此爲題。過去城鎮化以土地爲中心,一味建高樓大廈,忽視了城市居民的真正需求。中央政府下一步將着力發展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建設,讓進城的農民工變成真正的市民

大陸農民工身處城市,卻享受不到普通市民應有的待遇官方統計的城鎮化率約爲52.6﹪,如果扣除「被城市化」的1億多農民工,真實的城鎮化率只有35﹪。改革的重點就是這部分農民工和新進城的人口,使他們享受到最基本的市民待遇,這涵蓋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各方面。

對此,開放戶籍制度突破口,使勞動要素在各城市之間自由流動。現在很多大陸二三線城市的戶籍已經完全放開,可以自由地申報新的戶口,但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吸納能力太強,承載能力卻有限,導致自身超負荷運載,所以推進速度會較慢。總的來說,戶籍放開會循序漸進,避免對當地人的利益產生較大的衝擊

未來,大陸城鎮化率在70﹪ˍ75﹪左右會穩定下來,因爲多民族、人口組成複雜的特性,決定了大陸城鎮化率不會達到一些歐美國家高標準

大陸農村的土地是歸集體所有,農民沒有所有權,相當於沒有產權。最典型例子是政府拆遷徵地時,既當裁判又當買主;與開發商交易時,政府既是賣主又是裁判。整個流程中,民衆得到的補償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改革的關鍵是土地怎樣「確權」,才能加快農村土地的流轉,同時推動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化,改變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中的劣勢。當然,失地的農民進城後如何尋找出路,也是政府必須關注的問題。

大陸普通商品的價格已經完全市場化,但在能源資源公共事業等領域,價格仍處於管制之下。資源價格需要進一步向市場化過渡,資源價格改革是經濟方式轉型的核心一環,因爲改革後才能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

金融改革逐步展開

金融改革方面,現在市場期待的存款利率放開還不成熟。因爲大陸還未健全相關的制度規定,特別是最核心的存款保險制度。雖然過去一直存在「隱性擔保」的存款保險機制,但只有從「隱性」過渡到「顯性」,才能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

近期放開存款利率的話,存款利率將會大幅上升,加之貸款利率下限放開,企業貸款成本越來越低,銀行的利潤下降,最終會動搖金融體系的穩定。大陸金融體系還未準備好接受這樣的挑戰,所以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會逐步地展開。

(作者爲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